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7|回复: 24

德国莱比锡(Leipzig, Germany),音乐之城一日游记(高清大图小视频)(更新第九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0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4-13 13:11 编辑

注:
      本游记首发于“中国电子琴在线论坛(www.cndzq.com/bbs)”。本帖内文字及照片均为本帖作者“华北kingsky”(即本人)编辑并拍摄,地图为谷歌地图的截图,地图标记亦为本人所注。转载本游记时请注明本帖的链接地址“https://www.cndzq.com/bbs/thread-370024-1-1.html”。谢谢!
      本人才疏学浅,对古典音乐基本是个外行。所以如果本文中若有错误的知识点和个人领悟,还请各位看官大人多多指正。您的指正不仅让此游记帖蓬荜生辉,更是帮助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了解和学习了文化知识。本人先行谢过!


一、前言


    说起来,我是在咱们论坛见到并且开始认识了双排键电子管风琴这种乐器,那么自然也会了解到双排键的祖宗,也就是真正的管风琴。而从管风琴这里,我又知道了巴赫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及管风琴演奏家,于是就知道了莱比锡——这个巴赫的后半生在此度过的城市。后来在一些网帖中,如这里(“音乐大师扎堆于这个无聊的国度——德国音乐地图”),莱比锡这个城市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让我对这个充满了浓浓音乐气息的城市印象深刻。

    2017年的1到3月,本人有幸在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hemnitz)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访问。巧的是,开姆尼茨与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城市同属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州,任意两城之间仅有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十分方便。当然,一月初来这里之后,科研课题和学术交流等正事固然要先办。到了三月中旬,即将回国之前,要事已基本办妥,何况三月的德国正是春暖花开之际,正是出游的好时机。于是在距离回国还有不到两周的时候,我计划了一次莱比锡音乐之旅。

    那么我该如何计划本次旅行呢?首先得了解莱比锡那些有关音乐的背景知识。网络在收集信息时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网络搜索,得知莱比锡有哪些值得作为音乐之旅的观光地点,然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摘录,再结合网络地图,规划出旅行线路。经过两天晚上的规划,最终的旅行计划得以确定。

00-计划.jpg 路线小图.jpg
图1 - 旅行计划及路线安排

    计划如下:

    • 早8:31 - 9:30,坐火车从开姆尼茨主火车站(Chemnitz Hauptbahnhof)到莱比锡主火车站(Leipzig Hauptbahnhof)
    • 舒曼故居(Schumann-Haus)
    • 格拉西博物馆(Grassimuseum)的乐器分馆
    • 门德尔松故居(Mendelssohn-Haus)
    • 老城区莱比锡大学(Universität Leipzig),布商大厦音乐厅(Gewandhaus),歌剧院(Opernhaus)
    • 圣尼古拉教堂(St. Nikolaikirche)
    • 老城区中心,参观莱比锡美术博物馆(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莱比锡老市政厅与城市历史博物馆(Stadtgeschichtliches Museum Leipzig)等
    • 圣托马斯教堂(St. Thomaskirche)
    • 巴赫纪念馆(Bach-Archiv Leipzig)
    • 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Leipzig)
    • 逛至17:30左右返回火车站,约18:00到达主火车站,18:20回程火车

    好,计划拟定完毕。3月18日是周六,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出发

    出发的头一天晚上,当然要收拾好各种旅行用品,相机手机充好电,带上笔纸和旅行计划,连同雨伞一起,都装好包。实际上3月18日这天并不是一个出游的好天气。因为自从17日周五开始,开姆尼茨就在断断续续地下雨,而天气预报也同样表明18日当天会有雨。但没办法,再不去就没有时间去了。所以有再大的风雨,也要坚决执行旅行计划!当然,在莱比锡街头漫步时,我确实被大雨紧逼,而不得不在一幢住宅楼的门廊里躲了半个多小时。看来人果然斗不过苍天啊。

01-借一张之前拍的开姆尼茨主火车站.jpg
图2 - 开姆尼茨主火车站,此照片并非出游当天拍下

    来到火车站,自然要查看车次,买票,进站候车。萨克森州的日票是24欧元,限州内当日有效。

02-就是它了,候车中.jpg
图3 - 就是这辆列车,8:31发车,现在候车中

    火车来了,上车,随便找个座位坐定,然后睡觉……最近一阵子,每天晚上空闲时间一直在扒动漫神曲“aLIEz”的谱子,做XG MIDI文件,所以白天起早还是有点儿困啊……火车咣当了一个小时,最后缓缓停在莱比锡主火车站的站台上。到站了,下车!

03-到达莱比锡主火车站.jpg
图4 - 莱比锡主火车站内部

    莱比锡主火车站是德国乃至欧洲的火车大站之一,有二十多个月台,以及地上地下共三层的建筑结构。火车站宽有三、四十米,共拥有餐饮、服饰、数码、药妆等店铺百余家。图4便是我来到火车站一角,向对角方向拍摄的一张照片。出火车站并过街之后,火车站的全貌便展现出来。

   04-莱比锡主火车站外貌.jpg 04-莱比锡主火车站外貌-map.jpg
图5 - 莱比锡主火车站外貌及本照片拍摄地点

    本次旅行定位为音乐之旅。莱比锡主火车站确实壮观漂亮,当结束一天的旅行,晚上准备返回开姆尼茨时,可以再逛一逛火车站。现在还是向本旅行的第一站——舒曼夫妇故居进发。

    按着之前计划的路线,我一个人背着包,手里拎着雨伞,开始漫步莱比锡街头。莱比锡果然是音乐之城,这里的街道都是以音乐家的名字而命名,比如这一条:

   05-莱比锡室内街道.jpg 05-莱比锡室内街道-map.jpg
图6 - 莱比锡小街道,注意到右上角的路牌了吗?肖邦街。

    周六的清晨刚刚下过雨,街道还留有潮气。而这潮气让青砖看上去更有古朴的质感。或许是休息日的清晨,小街道上并没有什么行人和车辆。路两边的建筑物颇有古代风格。恕我对建筑艺术没有多少了解,无法洞察这种建筑背后的文艺价值,但这样的建筑对一个老外(没错,我在这里当然算是老外)来说确实颇有中古的味道。这种感觉让人隐约穿越了时间,回到二百年前,那个音乐家辈出的年代。走着走着,街边的海报把我从忆古思绪中拉回到了当代。

   06-古典与现代音乐.jpg 06-古典与现代音乐-map.jpg
图7 - 现代音乐演出海报

    哈哈,音乐是跨越时代和地域的,这话一点不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3-22 15:27 编辑

三、舒曼故居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为著名德国钢琴家与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之妻,也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钢琴师之一。舒曼夫妇真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罗伯特•舒曼早年因练习钢琴的方式不当,毁了手,于是专注于作曲。而克拉拉•舒曼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家。夫君作曲妻演奏,这样默契的配合也让音乐作品达到了最传神的完美状态。

    关于舒曼的音乐,还请读者自行搜索。因为以我对古典音乐少之又少的了解,我不敢给读者推荐什么。关于舒曼夫妻的人生和爱情故事,也请读者自行搜索吧。我手边没有任何一本介绍这方面历史的书籍,而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实在不敢随便相信,更不敢妄为推荐。

07-舒曼夫妇故居标志牌.jpg 07-舒曼夫妇故居-map.png
图8 - 舒曼夫妇故居标志牌。在故居门前,路边的草地上,有三四个像这样的儿童雕塑

    进入后,墙上有着这样一块匾额:

08-舒曼夫妇曾在此居住.jpg
图9 - 舒曼夫妇曾于1840-1844年在此居住


    在这块匾额旁边,是两块展板,展示了故居当年的样子,以及在战火中被毁坏,之后又重建的过程。再向前走,则是一段木楼梯,通向1楼。捎带说一下,德国这边的楼层叫法与国内不同。建筑直接建在地面的一层,也就是咱们所认为的一楼,这边称之为“地面层(EG)”。而咱们所认为的二楼,这边才称为“一楼(Floor 1)”。国内我记得胶东半岛沿海周边地区也是如德国这样的对楼层的称法,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德国占领胶东半岛时带去的称呼习惯。

09-老楼梯,楼上便是舒曼夫妇故居.jpg
图10 - 老楼梯,楼上便是舒曼夫妇故居


10-舒曼故居内景1.jpg
图11 - 舒曼故居内景1


    这间陈列室里主要陈列了罗伯特•舒曼当年一些作品的手稿复印件,以及一些照片复印件等资料。

11-舒曼故居内景2.jpg
图12 - 舒曼故居内景2


    而这间则主要陈列了舒曼夫妇在生活上的一些资料,包括他们二人受邀参加世界巡演的邀请函或门票等,以及二人与其他各界知名人物之间的故事。

12-罗伯特·舒曼之妻,钢琴家克拉拉·舒曼.jpg
图13 - 罗伯特•舒曼之妻,钢琴家克拉拉•舒曼


    同样在这间陈列室里,也陈列着克拉拉•舒曼的雕像,以及他们夫妇的后人情况。

13-古钢琴(Tafel Klavier,Square piano,方钢琴).jpg
图14 - 陈列室中的一台古钢琴。


    因为所有展品的说明都是德语,而我并不会德语,所以我无法得知这台古钢琴的来历。展品注解“TafelKlavier von Friedrich Wieck, Leipzig”,通过谷歌翻译得知,是一种由莱比锡的Friedrich Wieck提供的桌面钢琴(Table piano by Friedrich Wieck, Leipzig)?

    这个Friedrich Wieck就是克拉拉•舒曼的父亲。佛列德•维克(Johann Gottlob Friedrich Wieck,1785年8月18日 - 1873年10月6日),著名钢琴教师,歌唱教师,音乐评论家,钢琴店店主,为克拉拉•舒曼之父。

    舒曼故居内的两个陈列室都看完了。这里还有一间小的音乐室,内有一台三角钢琴以及诸多座椅。此音乐室并非用作展出,而是为小型的音乐沙龙而准备的。直至今日,也经常会有小型的音乐交流活动在此举行。

    在最后一个陈列室的出口处,有一本访客留言集。随便翻至一页:

14-出口处的留言簿涂鸦.jpg
图15 - 访客留言集。


    来自台湾的哥们写得很不错,这里确实是个适合多日驻足,来细细品味的城市。有趣的是,在台湾哥们的留言下边,可能是一个德国哥们,写了一个“汉字”的德语词Chinesisch(还写错了,又改正了一下),画了一堆毫无意义的曲线,用箭头指了一下。看来在德国人眼里,汉字就是一堆无意义的线条啊,哈哈~

    当然,我也不忘积极宣传一下我坛:

15-当然,我也要时刻宣传我站.jpg
图16 - 我的留言


    This is a guy who listens to and play(动词居然忘了变单三形式,丢脸丢到国际了) mostly blues and jazz. Also more synthesizers did I play. Hope this tour to Schumann-Haus, and the tour to Leipzig, can start my classical-music interest. ---- A guy from China with poor English ability & Zero German ability. Welcome to our website on keyboard, organ, synthesizer, etc! www.cndzq.com/bbs
    我是一个更喜欢听和玩蓝调与爵士的家伙。而且更多时候是在玩合成器。希望这次的舒曼故居之行,以及莱比锡之行,能开启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一个来自中国的家伙,英语水平很烂,德语水平为零。欢迎来到我们的有关键盘、风琴和合成器等的网站!www.cndzq.com/bbs


    待我四月初回国之后,会将一些如介绍册子、门票等纸质材料扫描并上传至本连续帖的最后一贴“补充资料”中。


参考资料:

"舒曼故居"官方网站(有英文版,无中文版)

“罗伯特•舒曼”维基百科

“克拉拉•舒曼”维基百科

“佛列德•维克”维基百科(英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3-23 04:46 编辑

四、乐器博物馆

    在逛完舒曼故居后,再继续走几分钟,就来到了格拉西博物馆(Grassimuseum),也就是这里:

16-离开舒曼故居,来到乐器博物馆.jpg 16-离开舒曼故居,来到乐器博物馆-map.png
图17 - 格拉西博物馆乐器分馆

    这个格拉西博物馆内有三个分馆,分别为“民俗文化博物馆(Museum für Völkerkunde zu Leipzig)”、“莱比锡大学乐器博物馆(Museum für Musikinstrumente der Universität Leipzig beheimatet)”和“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才能表达其准确意思)”。而我来这里,重点当然是去逛一逛乐器博物馆。

    乐器博物馆里主要展出了从古乐器到机械演奏乐器,以及从西方乐器到东方乐器等横跨时间和空间的乐器展品。不过这里的展品主要突出了莱比锡城与乐器和音乐之间的诸多联系。莱比锡城有很悠久的乐器制造历史,可以制造如提琴等弓弦乐器,还有如古钢琴和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当然也少不了引以为傲的巴赫和他的管风琴技艺。在这个乐器博物馆里,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也的确占据了展品的绝大多数。只是这里的展品注解基本没有英文内容,虽然花了一欧元租了一个电子解说器,但是里边的内容依然很少。

    乐器博物馆的每间展室里,还有一台触屏播放器。参观者可以选择试听这些古乐器的声音效果,以及用古乐器演奏出来的作品。

17-管风琴.jpg 18-管风琴的鼓风装置.jpg
图18 - 小型管风琴,以及它的鼓风装置

    这个小管风琴有一人多高,应该是很容易放置于普通民宅中。但是键盘只有一排,键数也就三四十个吧。当然键盘已经被玻璃罩保护起来了,是不能亲身演奏的。

19-电子键盘上的Clavichord音色,真身就是这个东西.jpg
图19 - 电子琴上的Clavichord音色,真身就是这个东西。国内是称作“小键琴”或“击弦古钢琴”的东西吗?

    Clavichord,现在大概已经不是主流乐器了吧,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东西。古典乐里有时候会听到它的声音,而在有些影视动漫作品的原声音乐中,也会听到它的声音。很幸运的是,这里也有一架真正的Clavichord供参观者试弹,所以我就试玩了一下。还请不要笑话我的手拙……


视频1 - 把玩Clavichord

    实际的手感——因为它内部只是用一根木条做杠杆来拨弦,并没有类似现代钢琴那种琴锤,所以它的手感极轻,感觉和入门级电子琴差不多,并且只有很小的类似钢琴键盘那种顿挫感。它几乎没有力度的响应,很小,重弹会有一点点声音的变化。

20-这是有多少年历史的老物啊.jpg
图20 - 这是有多少年历史的老物件……琴键都断掉了

21-管风琴的音管。这个展柜有一人多高.jpg
图21 - 管风琴的音管。这个展柜有一人多高,所以实际上的音管还是很长的

    在这个音管的展柜侧面,用德语和英语写了一段介绍文字:

UNIVERSITY'S ORGAN MAKER
   The University of Leipgiz has employed nine organ makes uninterruptedly between 1685 and 1850 and provided them with apartments and workshops. They were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the University Church's organs and also had the rights to realise their craftsmanship under the patronage of the university. Among them was Johann Scheibe who prevailed against Gottfried Silbermann's offer in 1710. Scheibe built Central Germany's biggest organ of that time in Leipzig's University Church St. Pauli wihch was examined by Bach in 1717.

大学里的管风琴工匠
    莱比锡大学在从1685年到1850年之间,不间断地雇佣了九位管风琴工匠,并为他们提供住所和工作间。他们的职责便是负责维护大学教堂里的管风琴,当然也有权调动大学资源以实现维护工作。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叫Johann Scheibe的工匠在1710年打败了Gottfried Silbermann而获此职位(这一句可能需要有其他背景知识以辅助理解吧)。Scheibe于莱比锡大学教堂(即St. Pauli教堂)建造了当时德国中部最大的管风琴,而该管风琴由巴赫在1717年对其进行调整。


22-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小音乐厅.jpg
图22 - 博物馆里也有一个小音乐厅

23-猜猜这两个踏板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的?.jpg
图23 - 猜猜这两个踏板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的?

25-提琴制作室模型。居然有个小蒸汽机!.jpg
图24 - 提琴制作工房的模型。工房里还有一台小锅炉和蒸汽机。

    接下来是一些自动演奏乐器,比如一些奇形怪状的八音盒,自动演奏手风琴,还有自动演奏钢琴!德国的机械水平确实高超,手艺精妙!

26-很有趣的自动演奏手风琴.jpg
图25 -很有趣的自动演奏手风琴,只需要拉风箱即可,无需弹奏!

27-可以更换“唱片”的八音盒,最早的MIDI系统?哈哈.jpg
图26 - 这个像锯片一样的圆形铁片,上边有着一圈圈的镂空小孔,起着记录音符的作用。MIDI系统算不算是这东西的子孙后代?哈哈~

    这东西怎么使用呢?旁边有一台播放着解说视频的电视。


视频2 - 怎么用呢?

    更神奇的是,还有自动演奏钢琴!


视频3 - 自动演奏钢琴

    这些乐器,包括这些很神奇的自动演奏的乐器,都是莱比锡人自己设计生产的。馆中也有好多对这些乐器工匠和厂商的描写,然而文字太多,记不过来了。所以说莱比锡确实是一个音乐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多一些时间,慢慢地仔细品味。


参考资料:

“小键琴”维基百科

“格拉西博物馆”官方网站(只有德文)

“格拉西博物馆乐器分馆”官方网站(有英文)

注:

      上传完后才发现,视频全部都倒转了……我当时因为只能单手拍摄,所以手机确实是倒转着拍摄的。但在电脑上我使用软件已将其转正,不知为何上传优酷之后又倒过去了……在最后我会统一把原始视频上传至此贴(如果论坛允许这么大附件的话,每个视频约30~40M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3-23 18:10 编辑

五、门德尔松故居

    从乐器博物馆出来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于是我就找了一家土耳其烤肉店,吃了一份Döner(那个ö读作类似汉语拼音的ǖ。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啦~)。德国境内的土耳其人很多。因为德国战后也是一片焦土,满目疮痍,于是就从土耳其、越南等地招募了许多劳工参与重建工作,后来许多人就留在了德国。所以土耳其人开的烤肉店和越南人开的亚洲餐馆,遍布德国城市的各个角落。对我而言,比较能合口味的同样也是土耳其烤肉和越南饭菜,至少比吃土豆要好很多,因为德国饭菜是将土豆作为主食,而菜多数为酸口味,吃久之后实在有些难以下咽。

    正吃着,外边开始下起了雨。等我吃完后,出去在路上继续走路时,这雨慢慢就演变成了狂风暴雨。德国的骤雨通常伴着大风,而且风向是很奇怪的横风,经常把雨伞掀翻。我在国内带过来的一把雨伞就是这样牺牲在一个风雨交加夜里的。所以我只好快快赶路,找到一个避雨处,躲了半个小时。待雨小之后,再出来寻找下一个目的地——门德尔松故居。

    找到啦!

30-门德尔松故居.jpg 30-门德尔松故居-map.png
图27 - 门德尔松故居

31-门德尔松故居的标志牌.jpg
图28 - 门德尔松故居门上的标志牌

Mendelssohn House
   The Mendelssohn House is the sole surviving residence of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and was also his last. Here he composed the oratorio "Elijah" as well as other works. Under him, the Gewandhaus concert series were substantially developed. The composer's work was central to Leipzig's development as a centre of music in 19th century Europe.
门德尔松故居
    此门德尔松的故宅为现世仅存的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故居,同时也是他的最后居所。就在这里,他完成了包括清唱剧“以利亚”(oratorio "Elijah")在内的诸多作品。在他的协助下,布商大厦音乐厅也逐渐繁华起来(这里我也许需要更多资料进行理解。是因为1835年门德尔松成为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的缘故吗?)。他的工作为莱比锡成为19世纪中期欧洲音乐重镇而提供了不朽的功绩。


    这个标志牌上的文字内容,简单介绍了门德尔松其人。其实我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的菜鸟,在编写这个帖子时,一直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以补全我的认知。这个过程我想也是挺好的,达到甚至升华了本次旅行的意义。有人说“旅行不过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话虽不假,但新鲜感和对世界的认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空互换中不停地得到补充。这是旅行的意义所在。而如何升华一次旅行呢?旅行当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照片、录像、纪念品等等,只是一种记录。这些记录若能引起自己的深入思考,或经过后续的资料查找而得到更多有趣的故事或思想,才能让这些记录成为启迪自己的线索,从而让这次旅行不止于旅行,而是可以发散出许多其他的东西。这就是升华。

    多说了不少无聊的话哈哈~这个蓝色的牌子还有一层意思——注意到蓝牌子下边的数字和箭头了吗?其实这是莱比锡著名的“莱比锡音乐之路”的标志牌~关于“莱比锡音乐之路”,后边在巴赫博物馆那里会有一个详细的说明。这里提示一下,“莱比锡音乐之路”可不是The Road of Music in Leipzig哦!它的英文原文是“The Leipzig Music Trail”~

    好了,现在进入门德尔松故居了~

    门德尔松故居分两层。一层是售票处,以及一些好玩好看的高科技展厅。二层才是名人当年的居所。所以我就先去二楼看一下。

32-也是一段老楼梯,二楼便是门德尔松故居.jpg
图29 - 当年的老楼梯。解说牌上边的文字意思是“1845年的老楼梯,上下楼请小心谨慎”

33-楼梯旁边墙上的一块标志牌,不明其来历.jpg
图30 - 这是老楼梯旁边墙上的一个金属标志牌。这个标志牌是什么来历,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门牌,旁边并没有解说。但看样子应该也是很有年头的老物件。

34-门德尔松当年的房子,有好多小屋子.jpg
图31 - 来到了二楼。左边的几间是很小的屋子,也就两三平米,不知道当年这么小的屋子是做什么的。里边有一些当年的社会名流的画像或照片,以及有两本很厚的多语言书(没有中文,有英文),是当年门德尔松与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记录。向里走,则是正常的起居室等大屋子。

35-工作室,摆设均按当年样式.jpg
图32 - 工作室。其内的摆设样式,均根据资料,按照当年进行复原。不过有些物品并非为当年物品。

36-门德尔松的卧室,可能也是英年早逝于此.jpg
图33 - 根据边上的解说,这间没有窗户的小屋应该是门德尔松夫妇按照当时法国流行的无窗户样式,布置成了卧室。而右边的有门有窗的屋子则是更衣室等。

    门德尔松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曾两次中风,并且就在这里,在睡梦中,走完了他38年的短暂人生。展柜中展示了一幅素描画,画中是门德尔松安详的表情(不知是平日睡眠还是临终之时)。同时还有一缕头发。展柜里的注解都是德文,我看不懂。墙上的油画是门德尔松夫人。

    门德尔松是一个爱旅行的人,他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游历欧洲诸国。并且门德尔松从小也系统地学过绘画,所以他的水粉画作品也很出色。在其他的展室中,这些都有相应的展品。

    如同之前的舒曼故居那样,门德尔松故居里也有一个音乐室,供人们进行小型的音乐交流活动使用。而且这个小音乐室要比舒曼故居的大一些。图27中,故居大门上张贴的许多海报,就是近期在这里进行的音乐交流活动的宣传品。

    二楼参观完了,接下来来到了一楼。一楼有一些很高科技,很好玩的展室,比如这个:

37-门德尔松博物馆的高科技展品——让您过把指挥瘾.jpg
图34 - 门德尔松故居内的高科技展品——让您过把指挥瘾


视频4 - 来一段录像

    一个个白柱子,每个白柱子上边有一个LED屏幕,标记了自己是合唱团里的哪个声部。然后每一个柱子上边都顶着一个音箱。参观者站在这个显示屏之前,选择一部作品,拿起指挥棒一挥,白柱子就开始发声,最后变成了一个特别真实的合唱团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间展室,是全息的门德尔松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曾毁于纳粹之手,现今应该是已重建并矗立于莱比锡城内。实际上我并没有去寻找那个纪念碑。

    在另一间展室中,展出了第一代布商大厦音乐厅的内部结构,以及一些门德尔松在当时的资料等。展柜是一个很特殊的旋转架,参观者点击触屏上的某个展品,旋转架会自动将展品转到你的眼前。

参考资料:

“门德尔松故居”官方网站(有英文)

“门德尔松”维基百科(中文)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维基百科(中文)

“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维基百科(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3-26 04:52 编辑

六、莱比锡老城区

    从门德尔松故居出来后,雨也停了,太阳也出来了。雨后的空气很新鲜,天空也是透透的蓝。呼吸着泥土味的空气,我开始向下一个景点进发,也就是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Gewandhaus Leipzig)、莱比锡大学(Universität Leipzig)、莱比锡歌剧院(Oper Leipzig)。

    走了约十分钟,我便来到了奥古斯特广场(德语Augustusplatz)。音乐厅,大学,歌剧院就分别在广场的三面。首先是最前面的莱比锡大学。

39-雨过天未晴的莱比锡大学,非常漂亮有特点的建筑风格.jpg 39-雨过天未晴的莱比锡大学,非常漂亮有特点的建筑风格-map.png
图35 - 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的建筑风格十分地有特点。它的建筑整体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堂建筑风格,但外部增加的玻璃幕墙却使得建筑的现代味儿爆棚,真可谓是“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相比于古典音乐,关于建筑风格我更是外行中的外行。虽然简单查了一下教堂的建筑风格,什么“哥特式”,“罗曼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后两个词语在古典乐中也经常出现,其特点是宏大华丽却不失精致),但依然不敢妄评建筑。

    在莱比锡大学门前,我委托路人帮忙,与莱比锡大学漂亮的建筑合了个影。不过本版块是公共版块,不宜爆照。这样吧:如果这个游记帖,回复数超过50,我就在“真我风采”版块无条件爆照~

    稍微说一下,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在1973年至1978年于莱比锡大学就读物理专业喔~

    在莱比锡大学前边,就是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第五章中我提到了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和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没错,这里就是。

40-莱比锡大学门前的莱比锡音乐厅及广场.jpg 40-莱比锡大学门前的莱比锡音乐厅及广场-map.png
图36 - 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

    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历史悠久,并且门德尔松也曾任该乐团的指挥。而这个音乐厅的建筑实际上是第三代音乐厅,于1981年落成。第二代音乐厅在二战中被炸毁,十分可惜。音乐厅一层有一个简单的展区,展示了音乐厅的历史,以及历任乐团指挥的头像和介绍。遗憾的是介绍均为德文,我同样看不懂。这里还有一间CD商店,售卖乐团的音乐唱片。不过因为当天没有演出,去往二层的楼梯被禁止通行,所以没办法上楼。

    而在布商大厦音乐厅的对面,就是莱比锡歌剧院。

41-莱比锡歌剧院.jpg 41-莱比锡歌剧院-map.png
图37 - 莱比锡歌剧院

    目前的莱比锡歌剧院是在曾经的老歌剧院原址上于20世纪50年代重建而成,因为老歌剧院同样毁于二战。如果把“歌剧”和“莱比锡”圈在一起的话,那么一位叫做“理查德•瓦格纳”的人就会浮现出来。瓦格纳同样是莱比锡人,是著名的歌剧作家,自己作曲编曲,甚至自己写剧本,可谓歌剧全才。莱比锡歌剧院也在积极地保护和发扬着瓦格纳的歌剧艺术。

    穿过奥古斯特广场,就来到了莱比锡的老城区。老城区这里已经变成了步行街,道路两侧有着各种各样的店铺。而在晴好的天气时,这里也会经常有街头艺人或乐器学生前来表演。可惜我当天去时恰逢大雨刚过,街头演出是肯定没有的了,遗憾。

42-莱比锡老城街景.jpg 42-莱比锡老城街景-map.png
图38 - 莱比锡老城区街景

    其实,我是在向下一个音乐圣地进发,也就是去圣托马大教堂,找寻巴赫和管风琴的足迹。

参考资料:

“巴洛克艺术”维基百科

“洛可可”维基百科

“安格拉•默克尔”百度百科

“莱比锡大学”官网(仅德文)

“莱比锡大学”维基百科(中文)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官网(有英文)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维基百科(中文)

“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维基百科(中文)

“莱比锡歌剧院”官网(有英文)

“莱比锡歌剧院”维基百科(英文)

“瓦格纳”维基百科(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3-28 21:04 编辑

七、巴赫与圣托马教堂

    穿过老城区,就来到了圣托马教堂(德语为Thomaskirche,有人译为“圣多马教堂”)。

43-圣托马斯教堂.jpg 43-圣托马斯教堂-map.png
图39 - 圣托马教堂的北墙(出入口在南边)

    在教堂南侧的小广场上,矗立着J.S.巴赫的雕像。我在雕像下的照片嘛……如前文所说,回复超过50楼,我就在“真我风采”板块里爆照~

44-教堂的标志牌.jpg 44-教堂的标志牌-map.png
图40 - 教堂南侧靠西的墙外,有这样的标志牌。

    标志牌虽然为德文缩写,不过德语很多词与英语很像,所以猜测这个标志牌上文字的意思应该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723至1850年在此居住及工作。

45-教堂的导游图.jpg
图41 - 教堂外的导游图

    这幅导游图详细说明了圣托马教堂当中的各个重要物品的相关信息。我翻译一下其中的英文注解:

Roof Truss
   One of the steepest pitched roofs in Germany with a ridge height of over 45 meters sits on top of the late Gothic hall of St. Thomas Church. The architecturally striking truss has seven levels and an unusually steep tilt angle of 63".
屋顶桁架
    德国最尖峭的屋顶之一(pitched roof应该是一种屋顶的建筑结构,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才是最正确),位于圣托马斯教堂后期哥特式大厅顶部的最高点高度超过45米。建筑桁架有七层,其倾斜角为63度,十分陡峭。

1. Mendelssohn Portal
    During the neo-Gothic reconfiguration, St. Tohmas Church was opened towards the west and the portal designed by Constantin Lipsius was added. In front of the portal on the promenade ring stands the Mendelssohn monument which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Nazis in 1936 and was reconstructed in 2008. On the occasion of Felix Mendelssohn's 200th birthday on 3rd Feburuary 2009, the portal was named after him.
1、门德尔松门廊(不知这样翻译是否正确)
    在按照新哥特式风格进行翻修期间,圣托马斯教堂是向西开门的,并且添加了一扇由Constantin Lipsius所设计的门廊。 在门廊的门前,曾矗立着门德尔松纪念碑。但此纪念碑在1936年不幸遭纳粹摧毁,于2008年得以重建。在在2009年3月3日暨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的200岁生日的时候,此门廊便以他为名。

2. Cross-Ribbed Vault and Sauer Organ
   The magnificent vault of the Gothic nave creates the impressive acoustics of St. Tohmas Church. The coloured ribs contrast with the whitewashed plaster to vividly illustrate the lines of force of the hall church.
   The Sauer organ on the western gallery was built by Wilhelm Sauer in 1889. Originally the romantic instrument had 63 sounding voices, which were expanded to a total of 88 in 1908. In 2005 the organ was restored and returned to its original 1908 state.
2、线条交错的穹顶和Sauer管风琴
    哥特式教堂内部的宏伟穹顶,成就了圣托马教堂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的声学效果。彩色的拱顶与白色的石膏相对比,生动地展示了教堂内厅的宏大力量。
    在西侧画廊上的Sauer管风琴是于1889年由Wilhelm Sauer所修建的。这个浪漫的乐器最初有63种音色,1908年扩充到88个。该管风琴于2005年被修缮,又恢复到最初1908年时的状态。

3. Bach Organ
   During the complete restoration of St. Thomas Church, the Bach organ was built by Gerald Woehl (Marburg) on the northern gallery opposite the Bach window. Its sound is based on the style of Middle German organ building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Bach organ has 61 stops on 4 manuals and pedals as well as Zimbelstern and Glockenspiel effect stops. The organ case references the organ of the university church which was destroyed in 1968. Its organ was inspected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in 1717 and he played on it many times.
3、巴赫管风琴
    在完全修缮圣托马教堂的过程中,Gerald Woehl(来自马尔堡)在巴赫之窗对面的北墙画廊上建造了巴赫管风琴。它的声音效果是按照18世纪时德国中部的管风琴制造方式来建造的。巴赫管风琴有61个音栓,分配在4个手动控制与踏板之上,同时还提供对Zimbelstern(这是一种管风琴的效果构件)和Glockenspiel(钟琴)效果的控制栓(对不起,这里我不清楚术语怎么讲,所以还请大神纠正)。管风琴的外观是参照了莱比锡大学教堂的管风琴。那台教堂管风琴在1717年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进行调校,他也曾多次演奏,但很不幸于1968年被毁。

4. Bach Window
   The window was designed in 1885, presumably by Carl de Bouché. It is one of the memorial windows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Gothic nave.
4、巴赫之窗
    巴赫之窗是在1885年所修建,据推测,修建者为Carl de Bouché。在这座哥特教堂的南侧,有着包括这扇巴赫之窗的很多纪念窗。

5. Bach's Grave
   In 1949, the bones of Johann Sebastian Bach were brought to St. Thomas Church from St. John's Church which had been destroyed in the war. In 1950 the grave in the choir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this greate cantor at St. Thomas.
5、巴赫之墓
   1949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遗骨从已被战争所损坏的圣约翰教堂,迁至圣托马教堂。1950年在圣托马教堂举行的纪念这位伟大的合唱指挥家逝世200周年的活动中,巴赫之墓修建完成。

6. Baptismal Font
   The baptismal font made from marble and atabaster was created in 1614/1615 and 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hor between the altar and Bach's grave. The cover of the font was lost in the 19th century. At this font, eleven of Bach's children from his marriage with Anna Magdalena Bach were baptised.
6、领洗池(宗教术语,不知翻译是否正确)
    这座大理石和石膏混合材质的领洗池是于1614或1615年创建的,位于祭坛和巴赫墓地之间的合唱团中间。 池子的盖子(cover?这应该也是宗教术语,不知怎么翻译)在19世纪遗失了。 在这个领洗池中,巴赫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马格达莱娜•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的十一位孩子受了洗。

7. Neo-Gothic Jesus Alta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the neo-Gothic Jesus altar was drafted in 1888 by Constantin Lipsius(1832-1894). It had its place in the church until the interior renovation of 1964 and was installed again in 2016 after the Pauliner altar had been moved to the new university church St. Paul in 2014.
7、新哥特式的耶稣祭坛
    新哥特式耶稣祭坛的建筑设计是在1888年由Constantin Lipsius(1832-1894)起草。这个祭坛在1964年的室内装修之前一直安放于教堂之中。之后在2016年又重新放回本教堂,并将当时的Pauliner祭坛迁到了于2014年修建完成的大学教堂,即圣保罗教堂。

   The maintenance of St. Thomas Church and keeping it open every day costs 4,230 Euros per week. Therefore, the parish has to generate 220,000 Euros in revenue every year. This is only possible with the help of supportes, friends and visitors. Therefore we kindly ask you to make a donation to the sponsoring association of St. Thomas Church. Thank you very much.
    对圣托马教堂的维护花销,以及每天开放所需费用,每周花费4230欧元。因此,教区每年需要获得22万欧元的收入。这只有在支持者,朋友们和游人的支持之下才得以实现。所以我们十分感谢您能够向圣托马教堂的赞助协会捐款。非常感谢。


    圣托马大教堂在当地时间每周六下午都会有一场巴赫的康塔塔演出,而我有幸赶上了这样一次演出。康塔塔是一种宗教音乐的表现形式。如下边这张照片:

46-教堂内景。康塔塔演出前座无虚席.jpg
图42 - 康塔塔演出之前

    可以看到,在教堂最前面楼上的位置,就是一台管风琴。管风琴下则有着合唱团和一个小型的管弦乐团。照片是活动之前约10分钟的时候,此时教堂里已经坐满了人。而我所处的位置,则是在巴赫墓前的两排椅子处。圣托马教堂的童声合唱团则担当当日的合唱。这个童声合唱团也很有名,最初组建于13世纪,一直延续至今。当日的演出也有这台管风琴参与演绎。

47-JS巴赫之墓.jpg
图43 - 巴赫之墓

    整个演出持续约一个小时。开场之前,和邻座一位当地的老大爷用英语聊天,他给我基本介绍了这两台管风琴的情况。听完演出之后,他问我感觉如何,我说我虽没有宗教信仰,但也感觉身心得到了净化。确实,管风琴的声音时而纯净,时而壮阔,童声合唱团的声音也如天籁,当然会感觉身心被净化。

    演出结束后,我又来到了圣托马大教堂对面的巴赫博物馆。这里曾是巴赫的住所,现在被改建为博物馆和档案馆。这里除了有对巴赫的介绍,以及巴赫当年手稿的复制品之外,更有两间禁止拍照的暗室,里边典藏着当年的真品,如手稿和油画等,甚至还有原巴赫墓中所安葬的一些遗物。

48-巴赫博物馆.jpg 48-巴赫博物馆-map.png
图44 - 巴赫博物馆和巴赫档案馆

49-莱比锡音乐之路.jpg
图45 - 巴赫博物馆入口处的“莱比锡音乐之路”介绍牌

    很幸运地,关于莱比锡音乐之路,在其官网上有繁体中文的介绍彩页供下载。我已将其上传在此: Chinese_Version_Of_Leipzig_Music_Trail.pdf (1.79 MB, 下载次数: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4-13 13:08 编辑

八、归程

    从巴赫博物馆出来之后,天色已晚。所以没办法,只能打道回府,原计划中的几个景点也未能前去参观。所以本次莱比锡音乐一日游,在计划中的这些地方:圣尼古拉教堂(St. Nikolaikirche)、老城区中心,莱比锡美术博物馆(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莱比锡老市政厅与城市历史博物馆(Stadtgeschichtliches Museum Leipzig)等、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Leipzig),就没有去参观,遗憾遗憾。

52-天色已晚,打道回府-map.png
图49 - 打道回府

    于是我就快步走回莱比锡主火车站,找到回程的列车。看了一下,这次列车是18:20出发。因为一路快走,又累又渴,见还有一些时间,就去火车站地下的商店逛了一圈,买了一瓶水和一块面包。再走回一层站台,却发现车缓缓驶离……原来我没留意时间,就差了这么半分钟……好吧,只能等一小时后的下一次列车了……

53-火车站找火车.jpg
图50 - 就是这趟车,我华丽丽地错过了它……

    反正还要等一个小时,那就不着急了,直接去下边商店街吃晚饭吧。于是尝试了一下传说中的印度美食——

54-错过了一班,火车站地下吃口饭,印度美食.jpg
图51 - 莱比锡主火车站地下的印度美食

    印度果然是咖喱之乡,饭菜的味道就是咖喱味。这里是类似半自助的饭店,一大盘装满是6欧元,装什么随便挑。慢悠悠地吃完,慢悠悠地去一层站台,慢悠悠地上车静等。在火车的车厢里,和我对着坐的是一位伊朗小伙儿,操着吐噜吐噜的英语和我侃大山。伊朗小伙儿以前在上海待过一阵子,在三一重工工作,也盛赞了中国高铁。看来我们的高铁还是很出名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北kingsky 于 2017-4-13 13:10 编辑

九、后记

    这次的莱比锡音乐一日游,给我的感觉吧,是这样:

    老外在科学文化方面的传承做得真的很好。老城区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老建筑,翻修了一次又一次,哪怕是战争中被炸毁,也要尽量按原样重新修建。所以在当今的21世纪,人们也依然能见到18世纪大音乐家当年生活的影子。而且当年的各种物件,小到手稿大到管风琴,现在依然保留着,被很好地保护。这些有形的物件是这样,那些无形的东西同样也是一直在代代相传,比如这些音乐,比如圣托马教堂童声合唱团。这些文化经过历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再思考我们自身。首先,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世界上除了我们汉文明之外,还有哪个文明敢说自己从未间断发展过,从未因殖民而被全盘抹杀过,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持续发展?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着五千年前的神话故事,在品读着两千年前的诗词,在聆听着一千年前的音乐,而两百年前的艺术也已成为当今的国粹。我们的文化在几千年中也深深地影响了亚洲东部这一片大陆。

    欧洲文明直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才渐渐影响并引领了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方向。我们如今的生活,虽然没有全盘西化,但也西化得差不多。我并不反对这种文化的融合,我恰恰认为文化融合是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我们在文化融合的进程中,有两点做得不够好。

    首先是我们的文化在发展中,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体系。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五千年中,一直处于农耕时代和封建社会。人们生活只是为了生存,统治阶级也并不去考虑如何发扬科技与文化,有时甚至为了保全自己的统治而刻意压制。一直以来,工匠和艺人这些爱思考爱琢磨,并且富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人,都被人看不起,社会地位卑贱。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匠和艺人当然就没办法将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体系。尤其是在16世纪西方科学文化爆炸式发展以来,我们在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非但没有觉醒,反而越睡越深。

    其次是我们没有做到特别好的传承。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当师傅,这样子单线地传承,并没有在形成体系之后广泛地散布。并且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轮回论的一次次上演,很多文化已失传。而近现代我们又历经侵略和内乱,文化也遭重创。

    到了今天,我们的文化没有一个内在的支柱性的东西。因为没有支柱,所以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就显得摇摆不定。而欧洲文化虽然同样被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新时代文化所冲击,但自身曾经有的东西却依然挺立着。举个音乐方面的例子。美国的流行音乐是源自于黑人音乐,如今被世界各地所接受,并且引领着世界流行音乐的动向。欧洲人当然也喜欢流行音乐,而且接纳起来相当容易。但喜欢古典音乐这种他们自己的传统音乐的人同样很多。他们也有顶尖的交响乐团和音乐厅,并且演出场次很多,上座率也不错。古典音乐爱好者也会在他们的家里、汽车里、随身听上,播放古典音乐。而我们的以京剧国粹为代表的传统戏曲,或者是如古琴雅乐等传统音乐,显然没有他们的古典音乐那么受众广泛。我们同时也在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希望籍此发扬传统文化。但这样的尝试多数也只是浅入皮毛,有如味精之于佳肴,只能点缀,却不能达到深层的嫁接,并产生新的一种独特文化。

    转念一想,我们大中华文明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五千了,而只有最近五百年才被别人赶超而落后。从这样宽广的时间跨度上考虑,我们如今的发展只是走了一点小弯路。何况我们现在已经醒悟了,意识到了问题,并且正在积极地思考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追赶。所以我们也不必盲目崇洋媚外,更不必怨天尤人。毕竟我们汉文明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从未中断过发展的人类文明。以前没有中断过,以后也不会中断。

    接下来,我会把本次出游各个景点的游览手册扫描翻译并上传。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还请大家继续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补充资料
(占楼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看见版主了,原来出国访问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16: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哦~~~赶紧期待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0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幸跟版主游览了~- 莱比锡, 舒曼故居,尤其欣赏了那台古钢琴。希望继续免费旅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0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精灵 发表于 2017-3-20 11:21
好久没看见版主了,原来出国访问去了

哈哈,俺一直在论坛潜水,没事一般也不出来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04: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flyadser 发表于 2017-3-20 16:40
支持哦~~~赶紧期待后文

感谢f哥~正在连载,争取日更一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0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定不移 发表于 2017-3-21 01:39
我有幸跟版主游览了~- 莱比锡, 舒曼故居,尤其欣赏了那台古钢琴。希望继续免费旅程!

哈哈,关于这一阶段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史,俺基本是个外行,实际上就是看了圈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01: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又跟随版主游览了,感觉真好!我也去过好多国家,尤其是南美洲,由于,英语仅仅会说~“也是”“挪”!所以,去了好多博物馆之类的,更是啥也看不懂!谢谢版主一路导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6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星期天,我又跟随游览了莱比锡老城区。观看了楼主拍摄的街区照片,犹如身临其境!街道整洁,路人匆忙,如果,天气晴朗再多几个在玩乐器的,更增加音乐之城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7 08: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f非常羡慕啊,音乐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5 14: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没来,楼主又更新游记。我对大教堂里的~康塔塔比较感兴趣。我被这种坚持所敬佩,我也仿佛听到那管风琴和来自天籁的童声!感叹版主老师的做事精神!特为大篇幅的解读而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3-28 20:06 , Processed in 0.16865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