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2|回复: 6

论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学琴的异与同——周志荣【学会会刊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 15: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党和政府不断加大老年文化教育事业的工作力度.一所所由文化教育部门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兴建和兴办的各种各样的老年大学越来越多地在我国广大城乡不断踊现,成为当地老人不断进行终身教育的课堂,成为老年人欢享晚年的精神乐园.

目前,不仅是琴童,老年人也学上了弹电子琴。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在首届中老年钢琴电视大赛的总决赛上,现场给这群学琴的中老年人取了一个新的名称:“琴老”。可见在琴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琴老”学习钢琴的势头正在不断增强,不可小视,如何针对“琴童”与“琴老”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相应的教授,是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探讨的。弹琴,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如何能都好老年人掌握这门艺术,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上的娴熟,更需要有教学上的技巧。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敏锐地发现老年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的心理,针对不同意图,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使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老年教育不同于儿童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多相联系的地方,作为一名老年大学的电子琴教师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老年人学琴与儿童学琴的异同。

一、老年人学琴与儿童学琴目的的异同

老年人学琴的目的在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 学琴后可以延续衰老,增加大脑的活力,因为在弹琴的过程中,大脑和双手的运动使得中老年的整体协调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学员们在曲、谱韵味的神意中和谐心灵的语言;在琴心的亲密交往中,减轻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侵犯;在优美动听的琴曲中,化解了身边的烦心事。例如:武昌老年大学电子琴班七十五岁的胡玉珍老人四年前老伴去世精神身心受损,弓腰驼背,一愁莫展。三年的电子琴学习生活,使她变成了一个心胸开朗、笑声不断、脚步轻盈的快乐老人。聆听音乐,使他们的心情放松,精神焕发;手指的不断活动增强了血液循环,对全身的健康有益,音乐陶冶了中老年人的情操,使他们的退休生活也更有意义。

他(她)们有的是为寻求健康愉悦身心而来,有的为解除孤独自闭而来,有的是为追求圆梦而来,还有的是为了展示艺术风采而来……尽管因素种种,但都是为寻求快乐而来。教师应抓住这个重心,注重亲和、轻松不施加压力。

概括来说,中老年人学琴的动机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年轻时,非常喜爱钢琴或爱好音乐,由于经济、精力等原因,未能如愿,等具备了学琴条件,再圆年少时的梦。二是曾经接受过钢琴教育,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因种种原因中断了钢琴学习,到了中老年重拾旧梦。三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家庭中形成学习音乐的氛围,并对后代的教育有所帮助。但无论什么原因,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使自己在业余空闲或退休时能自娱自乐,提高音乐修养,为家庭或社区营造一种艺术氛围。

 同时,中老年人学琴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有:
一、开发中老年人智力,调节个人身心健康。 首先,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学琴时,从心理上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多年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自然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人的免疫力得以提高,健康有了基本的保证。再者,练习钢琴需眼、耳、手、脑、脚等器官协调运作,特别是手指的协调运动,会刺激脑神经活动,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延缓人脑衰老。
二、丰富中老年人精神生活,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比重在逐年上升,提高中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 老有所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成为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标志。学习弹奏的过程本身就成为 “ 老有所事 ” 的内容之一,而通过弹奏钢琴所产生的愉悦感和精神享受,正是 “ 老有所乐 ” 的具体体现。实现了 “ 老有所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子女们可以安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三、以身作则,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如今, “ 终身教育 ”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 身教重于言教 ” ,中老年人对知识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为青少年做出了榜样,会鼓舞青少年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另外,中老年人学琴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现在有很多离退休的中老年人都担负着隔代抚养的重任,带起了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孙子孙女。他们学琴,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艺术熏陶和学习的氛围,尽早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为孩子未来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客观地来讲,中老年人学琴,与青少年相比,有其劣势,但更有其优势。由于年龄的原因,劣势主要表现在手指不太灵活,记忆力衰退,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但其优势也相对明显:一方面,中老年人大多数学琴态度积极主动,有较好的自制力;另一方面,他们时间相对充裕,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第三,由于他们在理论方面接受较快,善于动脑钻研,有很多自己的学习方法,对音乐的理解相对透彻,所以有较好的音乐表现力。

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主要来自对音乐的乐趣,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他们没有特定的学习目的,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就是玩。儿童审美层次的基础是生理上的,他们从音乐中能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愉悦,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儿童在听到欢快的曲子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当儿童哭闹时,听到宁静的音乐时,会立刻安静下来等。这些都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来自直觉感受能力,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对音乐的渴望不只是满足与欣赏的需求,当看到其它伙伴们能在琴上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他们就会萌发出学习音乐的需求与渴望,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不会弹琴的小孩当看到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在上面乱弹一通还不肯罢手,自我陶醉其中。另外,也有一部分的孩子本身不是特别爱好音乐,他们的学琴只是父母实现自己心愿的一种寄托。

括来说,激发儿童学琴活动的动机大致有四种:
  
第一种是审美需要。悦耳的琴声,优美的音乐,是学琴活动得天独厚的优势。家长与教师都有一个经验:孩子爱弹好听的曲子,而讨厌那些枯燥的技术练习;喜欢弹自己能够弹出"调调"来的曲子,而对生曲子,听不出"调调"来的曲子视为畏途,原因即在于前者比后者更能够满足孩子审美的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孩子既是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是人的天性。这也是孩子愿意学琴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学琴往往不仅要练习好听的乐曲,还要练习枯燥的技术练习,技术训练就不那么好听,不能够满足孩子的审美需要,但又是必须练的。因此我们说审美需要并不完全是指向学琴活动的一种需要,当学琴活动能够满足审美需要时,就会激起较高的学琴动机,反之则产生不愿意练琴的念头。

  第二种是"驾驭性需要",很多孩子对神秘的太空充满兴趣,喜欢不断问个究竟,我们一般称之为好奇心,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探究知识、驾驭世界的一种本能的需要。我们从小都有一种体验,刚刚开始学习自行车时,孩子总是非常愿意每天骑着车到处跑,这不是对知识的驾驭,而是对一个物品进行驾驭与操作,从而获得驾驭性快感的需要。我们将以上两种需要统称为"驾驭性需要"。而在学琴的过程中,对知识的驾驭与对器物的操作性驾驭同时存在。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非常愿意一遍遍地弹他已经练熟了的乐曲,对练熟了的乐曲可以不厌其烦地"练",而对一首生乐曲,则总是要磨蹭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练。我们说,驾驭性需要是直接以学琴活动为目的的,没有其它附加条件的学习需要,它直接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需要的对象,因此这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天生具有这种需要的孩子并不多。但一个孩子一旦有这种需要,那么学琴对他和家长来说就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了。

  第三种是"自我提高需要",这是指人在自己所在的群体中,提高自己的威望与地位的一种需要。它往往被不恰当地贬称为"虚荣心"。由于弹琴或拉琴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修养良好、能力杰出、品味高尚的表现,因此会弹琴往往容易给孩子带来自尊、地位的满足。这在那些学琴学得不错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能够在班级的联欢会上表演一个节目,能够在班里上音乐课的时候给大家弹伴奏,成为这类孩子学琴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但需要看到,这一需要本身并不是以学琴为目的的,学琴仅仅是以提高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为目标的手段,一旦学琴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学琴活动就没有了动力。而这种目标能否实现,不仅仅取决于孩子自己,还取决于其它人。比如有一个孩子,在班里只有他一个人会弹琴,他也因为会弹琴而在音乐课上赢得同学老师的较多的关注,因此他非常愿意学琴,结果有一天班里转来一个琴比他弹得好的女孩,从此以后,他对弹琴的兴趣就大大下降了。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是已经有了一些成绩的孩子来说,自我提高需要可以是相当强的一种动力因素,但它非常不稳定。

  第四种是"交往需要",这是指,孩子希望获得自己所在的群体──如家庭中的父母、班级中的同学老师、同伴等──接受、喜欢和认可的一种需要。这是人作为一种群体动物的本能需要。孩子"听话"的实质性心理基础就是这种原始需要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那种天生对学琴感兴趣,学琴能够使他出类拔萃,又特别爱听音乐的孩子是不多见的,但可以肯定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希望与家长有一个和谐关系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自然地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学琴活动,就是"交往需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孩子在学琴过程中不包含这一动机因素。从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为家长练琴"。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生来根本就不喜欢音乐,对乐器也没有什么兴趣,而家长让他学琴的一大堆道理,他既听不懂,也体会不到时,顺从家长的意愿,不与家长发生令人不愉快的冲突,就成了他唯一的学琴动力。这时如果家长还说"你这是给我练琴呢?"孩子自然就会很委屈,因为,如果不是给你练琴,他根本就不会去学琴。因此这种需要也是使学琴持续下去的非常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唯一动力。

二老年人学习乐曲与儿童学习乐曲途径的异同。

老年人先重理论,儿童先重实践。

例如:老年人学习一首乐曲,不急于学习弹奏,首先更注重对乐曲的来历,作者的创作背景、生活道路、创作成就、艺术风格等知识的了解.所以在给老年人教授新乐曲之前,适当的作者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

儿童在学习一首乐曲时,会急于学会弹奏,再来理解。 因为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很浅的,如果单纯的给他们讲授音乐的来历与风格,儿童只是半知半解甚至无法理解。如果再弹奏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加以引导,用音乐的语言来展开儿童的想象思维,当他自己演奏的音乐与教师引导的形象思维相结合时,才能理解乐曲,从而产生愉悦与共鸣。

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只有对乐曲有了真正的了解与共鸣,才能获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

三、老年人学习乐曲与儿童学习乐曲兴趣上的异同.

老年人学习乐曲的热情从生活经历中来,儿童学习乐曲的热情从游戏中来,从已知中来。

如:老年人在学习乐曲时,会选择有过历史经历,或者是曾经感受较深的曲子,对他们来说,一首老歌就像一位老朋友、知己,使他们倍感亲切与感慨,一首熟悉的歌曲能勾起他们对往事无尽的回忆,或是美好或是艰辛等。他们在学弹自己熟悉的乐曲时,这个过程是快乐无比的。

儿童学习乐曲时,只限于已知的范围内,在他们的已知的世界中来感觉音乐,儿童的世界与游戏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游戏与音乐相结合起来,他们对乐曲的兴趣立即就会高涨,很快便能记住,而且这种记忆是很牢固的。

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就能克服一切技术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弹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以上这些,是老年人与儿童学琴的几点基本异同,我们音乐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不同年龄不同特点来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轻松的掌握音乐知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析得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4 15: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的而学习啊,准备老了影响自己的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啊,受益匪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3-29 09:54 , Processed in 0.1549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