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85|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LuXin写的]初学者,没谱,想提高的终极攻略!祖传秘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6 00:0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新手朋友总是在问:我没有谱子!我想要大量谱子!这样我才能提高!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LuXin深有感触,所以特发此帖来给大家提一些发自有智慧的建议。

一、首先,我们解说一下为什么中国人出的双排键谱子比外国少。
1、日本在每次歌星专辑出来之前,就已经和编曲的公司签合同了,专辑出来的同时,电子琴谱、钢琴谱、管弦谱就同步上市。而编曲者也立刻就得到了大笔稿费。这种商业政策是能大力激发人的创作愿望的动力。
2、另外,日本电子琴比中国早二十五年。那期间,日本是进步,中国退步。所以差距不止二十五年。日本搞双排键的人,从专业到业余,人数大约是中国的十倍。所以简易估算,日本人出的谱应该不少于中国的十倍。而且日本流行音乐界底子就比中国强大,中国编曲者想编都找不好原型。
3、至于古典……美国高中《音乐史》是正课,不学不准高中毕业。但中国人可以上到博士后也不接触这些,所以中国人听过那音乐就阿弥陀佛了,更别提编。

二、其次,解说一下电子琴谱比钢琴谱少的原因。
1、钢琴三百年,来中国一百几十年。电子琴七十年,来中国三十年。历史大约是 4 倍。从现在学的人数来看,至少是 10 - 15 倍以上。而且这之中的电子琴,是包括普及琴的(五千以下的单排键)。普及琴学习者又是双排键的 10 - 20 倍以上。所以以这样的数据简单估算下来,由于人力所限,国内编曲的钢琴谱应该是双排键谱的 40 - 300 倍之间才为合理。
2、双排键学习者的品味都高。为什么想学双排键?因为它爽!这是压倒性多数学习者的回答。不像安慧里一带某小学的民乐团,像石豪吏那样挖人。学生家长的态度很明确:“加分!升学!”为了加分和升学,练很平淡无奇的甚至很rua(2声)的曲子都忍气吞声。
双排键学习者就奔着“好听”去的。试问不合自己口味的曲子,谁愿意忍?所以双排键编曲就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谁编曲稍微简单平庸一点、错误多点,就会被贬死。所以会编曲的人是不敢轻易出手的。很简单的谱子编了也没人惜得一看,那自然没人编了。
3、双排键编曲的代价要远大于同级钢琴编曲的难度。少则差三五倍时间,多则十倍以上。
论简单的道理,比如,乐队曲改成钢琴谱,再怎么不济,把音符给摞起来,够不着就舍了就成了。反正也是一个有损,多损少损点没什么关系。双排键就不可以这样,必须和原谱像,摞起来还不够,必须还有音色的层次感。而且甚至还不可能实现。比如,长笛吹一so,双簧管吹一mi,单簧管吹一do,好,在双排键上合并吧。不可能全都留着。舍哪个?钢琴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就一个音色,dms仨音儿直接往下一落就行了。
十倍的工作量,不可以被忽略。比如,每天义务加班两个小时,可以。但是如果每天加班二十个小时,哪怕只加十二个小时,就是雷峰也要不干了。
4、双排键的牌子不同。只有YMH的就抱怨用不上RW的。反之则已,所以进一步削弱了乐谱数量。中国人用YMH编的曲子主要集中于考级作品集里。如果想寻求更多的中国人编的曲子,可能需要购买使用RW琴。因为YMH在中国还没有收中国人编的曲子的机制,或者仅在极小规模里试验。所以中国人想出谱子一般都以RW为平台。

三、大家需要意识到的重要事情是:收藏谱子对于提高琴技是没有帮助的。
1、乐谱是一种记号。它本身对于一般场合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比如说国家主席接见美国总统,没有军乐团,一位礼仪人员端着一盘儿谱子上来了。那肯定让人笑掉大牙。所以,乐谱必须转换为音乐演奏,才有实际效用。
2、所以说,把手头的谱子练好,作用远远大于收藏乐谱。法里内利是十八世纪上半叶全世界最NB的歌星(当今只有维塔斯的高音才能极为勉强地与其PK几个回合而已,而帕瓦罗蒂的音质也无法与法里内利抗衡,很多和法里内利同时代的歌手
,他们的老师是这样给他们练的:六年,对着同一张谱子练声。然后就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歌手了。所以说,谱不在多,专精则灵。
3、故,如果手头上有一首曲子,应当先把它给练好。双排键曲练上去很难(音协八级曲难度顶上钢琴十级),LuXin练过的最难的曲子花了十一个月,每天一小时。然后经老师指点又改了三个月。这远不是通过普及型电子琴十级的双排键新手在四年之内可以胜任的。试想,刚入初一的学生会买一堆高二的参考书吗?即使是送给他,他会要吗?答案是否定的。
4、新手容易误入的一个歧途是:好高骛远。艺术这个东西外表是可以被直接看到的。一名刚接触双排键的学习者可能看到世界第一名的电子琴家演奏,直接感受到他的强大。但是,一名从小到大学学了十六年数学的数学专业学生,完全可能对一名三流数学家的论文完全没感觉。也就是说,搞数学必须走得很近了才看到前方的美景,他再走几步就到了。搞音乐的一开始就可以看到 30 公里开外的远山,但是他不能觉察到 30 公里与 3 公里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会以为 30 公里很近。所以才天不怕地不怕地索谱。这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指的情况。真正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是不敢轻易索谱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条河水可以淹死他十次。

四、双排键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质,而不是量。
1、尽管双排键很“爽”,但是任何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想自己也像高手一样爽,初期的忍耐枯燥和寂寞是不可以被逾越的阶段。双排键学习者必须忘记自己以前是普及琴手指技术高手,如同进了四中就应该忘了自己原来在四小是高手一样。前方是一个无限开放性平台,所见到的高手春风得意,背后都是经过了常人体会不到的艰辛。但是初学者往往看不到高级演奏者的“蛹阶段”。中国古训说得好,台上半秒钟,台下千年功放不下架子,就很难进步。
2、双排键初学需要过的第一关是,足键,需要能盲弹。至少练到基本每秒两个音指哪儿打哪儿了,方可开始更深入地弹其它内容。第二关是,基本的终止式必须练。左手和弦加低足低音三个转位位置同时落键至少三升三降无障碍。织体至少能做出五种以上。第三关是,把所有的音色和节奏的每一个主奏都要听过一遍以上。音色至少能记住一百种,节奏至少记住四十种。比如别人选一个音色,要自己说出是Strings1,在Strings类里面。抱着说明书看一遍,在演奏成品曲之前至少要知道功能的60%。
3、过了以上三关,才可以考虑成品曲。有很多老师不给学生谱子,不是因为他没有或他垄断,而是因为他不希望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蜻蜓点水似地东一爪子西一蹄子,最终弄个邯郸学步毫无成就。尤其是大腕的学生,更不应怀疑老师是错的。毕竟老资历的老师都有阅历,往往比家长都大,或有很长的教学经验。成品曲都不会很简单。因为以中国人学五年普及琴才开始进入双排键学习这一特点来论,一级二级的成品曲的价值几乎只是用来证明“考级书所有级别都出全了”。而不是给学习者用来弹的。三级的成品曲只是为了双排新手学了两年,练练编曲用的。真正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四五级以上的。
4、只要到了双排键阶段,成品曲“先凑合连出来,等考级、比赛、演出前或等放几个月再细抠”就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必须一步到位达到让普及琴音协八级通过的人听不出有毛病,任何一肢上的所有的错音、错节奏、错分句、错的跳音、错的换音色、没做对的强弱变化都不可以有、磕巴一个也不许打、速度必须是原速。达不到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做下一首曲子的。而且每首曲子在弹到这个份的基础上,再请老师辅导到普及琴十级良好的人都听不出毛病的程度,这一首曲子才算练完。
双排键是非常费体力的乐器。如果没有每天三个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的话,同时拿着三首以上半成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有三首半成品,都是不能表演的,还不如一首成品曲。
5、对于新手来说,双排键的练习步骤可以简要概括为(顺序可以有所调整)
:右手、左手、左脚、双手、右手左脚、左手左脚、右脚、右手右脚、左手右脚、双脚、双手左脚、双手右脚、右手双脚、左手双脚、全体四肢。共十五步。而不是钢琴的:右手、左手、双手、双手加脚,共四步。如果不能做到每一步,合起来必然不扎实,必须为以后埋下隐患。而且错了必须还分解为个别动作推倒了重来,所以每首曲子必须一步到位搞定,否则改起来代价极大
6、双排键成品曲不能仅照谱弹。那样不过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仅有25%的收获而已。也就是说,两万元的琴,只有五千元派上用场。每首成品曲的音色,七个上下键、足键、主导音色,十六个音色块,每一个都要分解开来听,在纸上抄下所有100%的音色组合,把USER音色中至少60%说出原型音色是什么,从哪方面把原音色加工了(如:音头重了)。每首曲子的节奏都会像活字印刷一样把二三四十个独立小节的节奏块给组织起来。这些节奏块至少要有60%达到指定小节、三选一、选对所需节奏。能整理的节奏型要100%抄下来、和声套路记下来,在三升三降里变调弹出来、背下1=C时的和弦连接。曲式必须涉及,说不出学名可以,但也少要能说出ABC段哪个是哪个,哪段主要用了第几个音色块。转调都要捉摸,并且翻译成三升三降里任何一个调,弹出转调期间的和弦。只有这样,才算是以超过90%的效率练了一首曲子。
7、以上的六条,每条都要读10遍以上,记在心里。每练一首曲子都要考虑做到了没有。只有这样,才是初期最快提高自己的办法。如果不咬牙做以上工作,水平的提高就只会有三四分之一,想随心所欲地演奏自己的曲子,那就更遥遥无期了

五、双排键学习需要更新的观念
1、对于一名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来说,最梦寐以求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是演奏高深的古典管风琴和管弦乐作品,比如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第二个是演奏自己编的作品,或者自己编出作品,指定别人练。
2、对于一名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他想编的曲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如果他编的曲子没人抢先,那么他可以尽情使用这首作品,如果业内杂志收录了,那么他的大名就会写上。其他人再做同样的,地位要低得多,毕竟“有可能是‘参考’了前者的”。如果他辛辛苦苦花了一年编的作品,突然有人抢了,那天就塌了!因为他的劳动瞬间缩水至少三分之二!
如果他想弥补他的损失,他只能做得比前者好一截!或者改编成一个新的版本!或者显著有新的创意!比如LuXin编曲的《四季-春-I》,朱磊老师早就编过。LuXin这作品之所以有脸发表,纯属三个原因:第一,作品难度较低,LuXin做得还凑合;第二,朱老师也没打算大规模发表他的版本;第三,LuXin借了RS-500新平台用上了分离等新奇的功能,使之具有特色。不凭借这三点,LuXin怎么可能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呢?
所以最好祷告“上帝保佑,我喜欢的曲子千万不要有人编过!”这才是一条生路。如果有人编了,那就是人家的孩子了,“我”就只能眼巴巴地奢望着人家借“我”抱抱,过一把瘾而已了。
3、双排键电子琴的学习,对于一般的新手来说,没有可以借鉴的规律。比如,传统钢琴学习的规律,是完全不可以照搬的。传统钢琴的学习,可以不学编曲。甚至十级了也可以不会算和弦。至于作曲,更可以不是钢琴学习范围。到目前为止,谁听说过郎朗作曲了?这没有妨碍他是世界当红钢琴家。但是,双排键学习,如果二级了还不会配和弦,那他就剑走偏锋了。如果成人组比赛不用自己作的曲子,就和三甲无缘。而且任何一名电子琴大师都不是纯演奏家。即使电子管风琴博士,似乎弹很多现成的古典管风琴曲,但他早在硕士阶段已经编曲、作曲很多部。
YMH的国际标准考级,即兴占到了40分,做音色的演奏占到了40分,只有20分是纯成品曲。这还是专业初级。至于专业中级,不编曲就缺一大项,不可能过。这是中国电子琴界的老师摸索出来的。中国的一代元老都是按这个模式走过来的。显然因为没有人比这更权威,所以他们元老就是权威。
4、在这个前提下,新手最好是全盘听自己老师的。如果已经找到了一位有资历的老师,至少前半年,应该老老实实地按老师的要求。老师不给谱子,是对学生好。如果老师大量给谱子,就是溺爱学生、消磨他自己编曲的进取心。因为现成的东西一旦过剩,就会养成依赖的恶习。养成一个坏习惯,就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掉它。这是得不偿失的。
一句话,所有双排键学习者应当建立的新观念新思维是:“编曲第一!弹奏第二!”
5、中国自古的传统是有求于人不能两手空空。这个思想一定要有。不能放空头支票“将来我发达了一定怎么着怎么着”。那是空产主义。A送给B吃的,B送给C衣服,C给D房子,D给A的儿子车子,谁也不欠谁的。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可惜走大街上一万个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不信共产主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历史除了原始社会和地铁里行乞者之外,一律努力实现着等价交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即使是信用卡,可以先行享受,但它也是有第三方担保的。
现实社会中作为一名陌生人,到了一个人群中,如果需要帮助,有可能的话,先分享自己的成果;如果能力不够,至少也要混个脸儿熟,让他人感觉到这位陌生人是友好的、热情的,慢慢变成了熟人。这样才会愿意帮助。在这方面,LuXin给大家作了杰出的表率,从歌工一路一个一个帖认真地发上来,帮助了不少人。

六、给出一些进阶用的乐谱资源清单。这些曲集是LuXin列的,也是祖传的。如果认为自己没有谱子,请先练以下作品。这样的过程才是王道。
1、第一本,简化古典曲。八首。YMH 9-8 级(约合音协2-3级)。
有《蓝色多瑙河》《玩具交响曲》《悲怆》《天鹅》《威风堂堂》《欢乐颂》《天鹅湖》《新世界》八首曲子。
八首曲子一定要全弹。
2、第二本,狮子王。五首。YMH 7 级(约合 4 级)。
《生生不息》《长大我要当王》《准备好》《哈库那马塔塔》《今夜感受我的爱》。
除了哈库那是选做之外,其它的一定要弹全。
3、第三本,航海。八首。YMH 5 级(约合 5-8 级)。
《航海者》《漫步阳光下》《海沟》《滑稽列车》《早春》《幽灵之舞》《风的航海》《春天何时来临》。
海沟和早春可以不弹。其它的都一定要弹全。
4、我列的清单,就是我开的教材。作为新手,切不可东一锤子西一棒子。这就好比,一个初中生,一定要在老师的指点下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来学习,而不可能像大学毕业了一样,自己挑书来阅读、提高。按老师的要求学习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我的清单不是唯一的。这是一个参考。如果有比我好的,应当使用。但如果找不到我开的清单好的,又想提高,则不应该自己想起一出是一出,而应该按以上清单练。练的方法参第四节第6条。
如果这个清单上的所有作品都完成了,就可以自己按自己的意志要谱子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阶段,才是治本的过程,才会真正有所提高,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不仅仅是增长,不仅仅是动手指头,不仅仅是一种堆砌,而是一种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4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3-26 00:09:3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啦?

不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3-26 00:25:5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期待完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3-26 00:38:01 | 只看该作者
再补上一条!由于国内的教育体制太落后,国民音乐素质极低,国内能够用双排键编曲的人寥寥无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26 07:19:53 | 只看该作者

陆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双排键的难度的确是高啊。弹钢琴、电子琴,都十几年了。论高端,弄合成器也将近有十年了,但从来没有玩过那么高难度的键盘乐器。。。

脚踏的低音,让我一时半会找不着北。。。琴面版上比琴键还要多的功能键。。。看到就心里发毛。。。

近来有某个琴行让我去做双排键的教学。那么高难度的东西,我自己十几年钢琴电子琴的功底,都很难把它玩转,如何去教学生带学生?但又不想长年泡在夜场里。。。

脆求陆老师指点指点该如何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3-26 07:51:30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支持!

其实,大家对双排键的不了解,使得双排键的群体难以扩大,这样市场就小,一个没多大市场的项目,自然就没多少经济利益,自然也就引不起来更多人的关注!

这与前几年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高校教师)带头打击电子琴,说很多电子琴的坏话也不无联系!这些教师在上学时弹过一点钢琴,弹的好不好的总可以唿唿人,电子琴他们不懂,为了招生,为了自己方便,就打击电子琴,宣扬”纯钢“的才是乐器!

直到现在,很多人一听说电子琴,不管你是几排键的,都马上说“那东西算不上乐器,考学加分都不算数......"

要改变大环境,要让大多数人认同!

有人学,有人用才会有人去研究,才会有市场!

「该帖子被 bfsp 在 2010-3-26 7:53:0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11:51:2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蒋KB楠 在(2010-3-26 7:19:53)的发言

陆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双排键的难度的确是高啊。弹钢琴、电子琴,都十几年了。论高端,弄合成器也将近有十年了,但从来没有玩过那么高难度的键盘乐器。。。

脚踏的低音,让我一时半会找不着北。。。琴面版上比琴键还要多的功能键。。。看到就心里发毛。。。

近来有某个琴行让我去做双排键的教学。那么高难度的东西,我自己十几年钢琴电子琴的功底,都很难把它玩转,如何去教学生带学生?但又不想长年泡在夜场里。。。

脆求陆老师指点指点该如何是好。。。

卢……
双排键和合成器都有难度,只是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学习和从事音乐的利器。不能比较哪个比哪个简单。初步的双排键演奏不难,楼上可以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3-27 00:15:2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3-27 12:49:5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有收获……很有道理

……

期待全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3-27 16:34:14 | 只看该作者
听Luxin一席话,胜读N年书!

期待全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3-27 18:06:4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黑羽快斗 在(2010-3-26 0:38:01)的发言
再补上一条!由于国内的教育体制太落后,国民音乐素质极低,国内能够用双排键编曲的人寥寥无几!



有同感!

经常是,急了就找“高手”,而“高手”没多少时间!更确切说,“高手”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3-27 18:46:44 | 只看该作者
收益良多,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3-28 13:19:14 | 只看该作者
LU老师,我每天都来期待你的更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3-29 11:28:5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LU老师点评。。。还有看了第四条的第1条,本人惭愧。。。

原来我自己是有一种傲慢的心理。自认为钢琴电子琴合成器都摆弄了十几年。。。上个双排键不成问题。。。

从琴行借来一台自己现场一弹。。。手上是顺溜得很!但要让手上顺溜的情况下配上和协的脚踏低音,当场就笨得想一头撞墙死掉。亲身体验后才知道:原来手上的功底再好,要玩精双排键,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看来我又有得学了。。。

在我有生之年。。。要把双排键的Real in D亲手弹出。。。

当然,要弹好这曲子,主要还是脚踏低音的问题!要是让我先把低音贝斯做好,或是现场有位贝斯帮弹弹,那就不用练了。。。哈哈哈。。。说笑说笑。。。

期待卢老师的未完成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3-29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蒋KB楠 在(2010-3-29 11:28:57)的发言

看了LU老师点评。。。还有看了第四条的第1条,本人惭愧。。。

原来我自己是有一种傲慢的心理。自认为钢琴电子琴合成器都摆弄了十几年。。。上个双排键不成问题。。。

从琴行借来一台自己现场一弹。。。手上是顺溜得很!但要让手上顺溜的情况下配上和协的脚踏低音,当场就笨得想一头撞墙死掉。亲身体验后才知道:原来手上的功底再好,要玩精双排键,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看来我又有得学了。。。

在我有生之年。。。要把双排键的Real in D亲手弹出。。。

当然,要弹好这曲子,主要还是脚踏低音的问题!要是让我先把低音贝斯做好,或是现场有位贝斯帮弹弹,那就不用练了。。。哈哈哈。。。说笑说笑。。。

期待卢老师的未完成的文章。。。

哦,蒋大哥要开始研究双排了?到时候多发点视频吧~

都能玩转音序器了,脚上功夫多练就行了,现在有人则是弹得倍儿溜,但脱离了能加载音色的琴,不会自己编,完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3-29 15:14:2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还没有更新啊?期待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3-29 20:06:4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R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3-30 17:09: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flyadser 在(2010-3-29 13:44:34)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蒋KB楠 在(2010-3-29 11:28:57)的发言

看了LU老师点评。。。还有看了第四条的第1条,本人惭愧。。。

原来我自己是有一种傲慢的心理。自认为钢琴电子琴合成器都摆弄了十几年。。。上个双排键不成问题。。。

从琴行借来一台自己现场一弹。。。手上是顺溜得很!但要让手上顺溜的情况下配上和协的脚踏低音,当场就笨得想一头撞墙死掉。亲身体验后才知道:原来手上的功底再好,要玩精双排键,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看来我又有得学了。。。

在我有生之年。。。要把双排键的Real in D亲手弹出。。。

当然,要弹好这曲子,主要还是脚踏低音的问题!要是让我先把低音贝斯做好,或是现场有位贝斯帮弹弹,那就不用练了。。。哈哈哈。。。说笑说笑。。。

期待卢老师的未完成的文章。。。

哦,蒋大哥要开始研究双排了?到时候多发点视频吧~

都能玩转音序器了,脚上功夫多练就行了,现在有人则是弹得倍儿溜,但脱离了能加载音色的琴,不会自己编,完蛋

咦......兄弟,我很少在这里泡滴...你认识偶啊......咱们在哪打过交道...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55:1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蒋KB楠 在(2010-3-30 17:09:2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flyadser 在(2010-3-29 13:44:34)的发言
哦,蒋大哥要开始研究双排了?到时候多发点视频吧~
咦......兄弟,我很少在这里泡滴...你认识偶啊......咱们在哪打过交道...呵呵...

那就多来这里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1:58:0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MIDI1122 在(2010-3-29 20:06:41)的发言
什么是RW?
吟飞 RS- 系列立式电子琴。
YMH收录曲子的门槛很高,根本不是我等山寨版草根儿能及。所以我的曲子只能往吟飞投。所以如果一定要我编的曲子,可能得选择吟飞琴。有人质问我有本事为什么不编。我必须要澄清,不是我不编,而是他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6-16 10:31 , Processed in 0.17971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