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全记录|2018荷兰哈莱姆国际管风琴音乐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30 20:01: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记录|2018荷兰哈莱姆国际管风琴音乐节

      哈莱姆国际管风琴音乐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广的管风琴界音乐盛事,创办于1951年,2018年为第52届。每两年一届,来自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米兰、凡尔赛、斯图加特、汉堡、吕贝克、日内瓦、里昂等著名音乐学院的管风琴大师齐聚哈莱姆,为来自全球的管风琴专业人士带来音乐会、大师班、讲座等音乐饕餮盛宴。学生之间评价“不必飞遍全球去找寻这些大师,只需来到哈莱姆”。教授之间则以被哈莱姆邀请为荣耀,并必定写入个人简介。哈莱姆如此著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里拥有多个不同风格历史文物管风琴,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中音乐律管风琴、北德巴洛克、法国浪漫派、近现代管风琴,这些乐器囊括了管风琴全历史时期,为音乐会与教学带来多色彩的可能性。

    去年九月,中央音乐学院与荷兰哈莱姆音乐节共同举办首次“荷兰哈莱姆国际管风琴音乐节奖学金计划”比赛,全中国共五位选手入选。这意味着,于今年七月在荷兰哈莱姆举办的荷兰哈莱姆管风琴音乐节,入选者所有的大师课、音乐会和讲座将全部免费,并在哈莱姆的所有住宿费全部由组委会报销。五位入选者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傅宝儿、本科三年级刘增杰、本科二年级苏雨禾、沈阳音乐学院唐晓博老师,北京鲁迅中学和小峰。
    今年7月15日,荷兰哈莱姆国际管风琴音乐节在荷兰哈莱姆城如期举行。中央音乐学院的“桂冠team”,也远赴荷兰,踏上了国外管风琴学习之旅。“桂冠team”是由沈媛老师带队,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别是研究生一年级傅宝儿,本科三年级刘增杰、陈俐君,本科二年级许晴、苏雨禾,本科一年级袁金晶和张诗怡。
    其中,许晴、袁金晶、张诗怡入选哈莱姆音乐节“天才少年班。”此次“天才少年班”全球共六人入选,其中三位为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学生,一名香港学生和两名荷兰学生。

    这个团队名字,之所以叫“桂冠team”,是因为沈媛老师带领这个团队三月份到法国凡尔赛参加国际比赛,大家的口号就是:一起勇夺桂冠。说着说着,就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字。研究生一年级的傅宝儿也在那次国际比赛中突破重围,摘得了桂冠。

      7月15日,我们在北京时间早上八点,一起坐快车去了机场。飞机于11点起飞,在莫斯科中转,然后飞往阿姆斯特丹。一路上很顺利,大家也都很兴奋,对即将迎来的荷兰学习充满了期待。我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并没有太多的颠簸和劳累。

    一下飞机,我们就按照沈媛老师提供给大家的路线,在机场公交车站等候300路公交车。公交车非常舒服,司机师傅也很热心,告诉我们怎样买车票,很快,我们到达了入住的酒店-niu牛戴瑞酒店。
     niu酒店非常棒。我们是两个人一个房间,房间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充满了梦幻和童趣。房间很干净,床软绵绵的,很宽敞,很舒服。我们很顺利的入住,收拾东西,准备迎来第二天紧张的学习生活。
    第二天,7月16日,所有同学都在早上5:00就起了床,6:00准时我们到了philhamonie音乐厅,等待报道和抢琴房。由于此次音乐节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位学生,所以我们练琴的时间非常紧张。沈媛老师用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组委会办公室开门前就到达那里并开始排队,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每个人都抢到练琴时间。
    终于,早上7:30,组委会办公室的门打开了。负责人很热情的询问了我们的名字,并递给了我们每个人的专属信封。拆开信封,有我们每天的课程表,每天的大师班安排和地点,还有每天的音乐会和讲座的时间地点信息。随后,同学们也完成了抢琴房的任务,顺利给每个人抢到了两个琴点,我们将可以在规定时间拿着组委会提供的钥匙,去不同的教堂练琴。

    看到课程表我才发现,原来每天的日程排的如此满!每天都有三节为时两小时的大师课,每天一场大师讲座,一场音乐会。期间每隔两天还会有国际管风琴即兴大赛的活动。如此丰盛的管风琴学术盛宴,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顿饕餮大餐!
    时间过得飞快,紧接着到了早上8:30,我们去了Bavo大教堂,迎来我们此次暑期学习的第一节课。

      Bavo教堂华丽无比,木色的圆拱形顶棚,金黄色的大吊灯,最吸引我的,还是最中间的管风琴。这架Christian Müller管风琴建于1738年,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等著名音乐家都曾在这台被称作全世界最具有历史感之一的管风琴上演奏过。
    第一节课是学习巴赫和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意大利教授Ghielmi将主要为大家讲解巴赫管风琴众赞歌作品从BWV651到BWV668的共18首作品。

    下午1:30-3:30,第一节管风琴即兴演奏课程。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苏雨禾,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即兴演奏。教授对于和声、对位、曲式等作曲理论的熟练掌握,使大家都深刻意识到即兴演奏的重要性,无论是管风琴还是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都是一个优秀演奏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晚上7:30,在Philhamonie音乐厅,进行每两年一届的国际管风琴即兴演奏比赛第一轮。此次比赛共有来自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八位选手参赛。比赛要求选手根据所给主题共演奏两首即兴曲目:主题分别为固定主题和阅读理解主题。
    阅读理解主题则是给了两部分材料:第一部分材料是引用的英语翻译的孔子名言:“A lion chased me up a tree,and I greatly enjoyed the view from the top”.
这句话孔子的原文我没有找到,网上有言论说这句话应该来源并引申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时间就是追赶人的猛兽,比喻为狮子,当阅历和人生到达一定境界之后,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随心所欲看待世界,是为“greatly enjoy from the top”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没找到原文,我也只能将这段话放上来,供大家参考。不过不知道你的心声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部分的材料则为圣经psalm69 1-2部分:翻译为中文是:神阿,求你救我。因为众水要淹没我。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脚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

    值得骄傲的是,远在几万公里的欧洲土地,却仍有中国文化在流淌。看到中国人尊崇热爱的孔子,出现在国际管风琴即兴比赛的题目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到此结束,收获巨大。

     7月17日,第二天的哈莱姆学习顺利开始。早上8:30~10:30,巴赫课程。哈莱姆奖学金获得者,北京鲁迅中学高一学生和小峰,演奏了自己准备的巴赫作品《G小调赋格BWV578》。
     10:45~12:45的widor与vierne课程,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刘增杰,演奏了widor《第六交响曲》,获得教授的好评。
    下午5:45,中国笙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吴巍的讲座在爱乐音乐厅二楼举行。这场讲座以“笙与管风琴的共同文化”为主题。本次讲座可以说是上一届中央音乐学院沈媛老师讲座的延续。两年前,沈媛老师在哈莱姆音乐节上首次提出“管风琴起源于笙”这一学术观点,哈莱姆组委会方面对此非常感兴趣,写出了一首新作品,并在今年正式邀请了一位现代派笙演奏家吴巍与管风琴、作曲教授Guus Janssen教授合作开设讲座,再次阐述并延伸这一观点。两位教授将笙的发声原理和管风琴发声原理进行比较,并展示了笙的传统乐器演奏法和用于现代音乐中的演奏法。在最后,吴巍老师演奏了一首笙的独奏曲,引得全场掌声雷动。而新作品也将在晚上的音乐会中进行世界首演。
    讲座结束后,8:15紧接着在Bavo大教堂迎来了管风琴音乐会。第一首作品是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的管风琴与即兴演奏教授Vincent带来的即兴演奏。接着第二首作品是吴巍教授与Guus Janssen教授延续下午的讲座对管风琴与笙的新作品进行的首次公演,迎来观众热烈的掌声。后面五首乐曲是由同一个管风琴家Bernard Haas演奏,作品包括一首巴赫和四首近现代作品。Bernard教授是德国很有威望的管风琴演奏家之一,也是很多管风琴国际大赛的评委。
    哈莱姆管风琴音乐节的第1~2天行程到此结束,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大家也慢慢适应了异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之后的学习见闻,我们将在公众号中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0:02:55 | 只看该作者
    在忙碌中度过了两天后,周三和周四大家已经慢慢习惯了这里高速的学习状态:每天早起奔跑于各个教堂听课、听音乐会、听讲座,每餐基本只能一边跑向下一个授课地点一边往嘴里塞点吃的。这样高效率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充实并开心,每天充满兴奋和挑战。周三和周四的公共大师课主要集中于young talent天才少年班的项目中,所以,这两天的活动将由本届天才少年班成员之一许晴进行报道。

    天才少年班是除了奖学金以外哈莱姆提出的另外一项奖励优惠制度,每届音乐节全球仅选出5~8名不等。它旨在发掘具有管风琴演奏才能的少年,量身定做一系列多样化的课程,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知名教授进行14天的授课。  

    本届天才少年班全球仅6名,中央音乐学院包揽了3个名额。这体现出中央音乐学院在管风琴的专业教学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并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管风琴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十分专业与国际化的后备力量。
     继前两天法国浪漫派、即兴演奏的两次热身后,天才少年班在著名的圣.巴佛教堂(Grote of St. Bavokerk)迎来了公开大师课——由来自意大利的巴洛克和早期音乐的权威教授Lorenzo Ghielmi进行关于巴洛克时期管风琴演奏的授课。(哈莱姆音乐节的学制是,平时学生不可以旁听自己报名以外的课程授课,但是在公开大师班的时候可以旁听。由于每个大师班的主题不同,公开大师班的这一课程设置,成为学生们海纳百川般学习的最好机会。)

     其中,来自荷兰的Alexander对BWV540的完美演绎使得全场掌声雷动。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演奏曲目之完整、技巧难度之高、处理之专业,是十分让人震惊的。而同时,我作为这次课堂中代表中国唯一参与演奏的学生,演奏了巴赫第六首三声奏鸣曲BWV530的第一乐章,获得了教授的好评。教授非常喜欢我,并在课后和沈媛老师表明了有意向希望我可以去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学习。
      下午关于意大利音乐的公共讲座也十分精彩。意大利音乐更多是因为歌剧而被人们所熟知,但意大利的管风琴音乐也同样在管风琴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吉罗拉莫·弗朗斯科巴尔迪(Girolamo Frescobaldi)就是一位在键盘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意大利键盘音乐作曲家。这次讲座就以这位作曲家的一首托卡塔为基础,分析并研究意大利音乐的特点。教授谈吐风趣幽默,讲述生动活泼,甚至用弗朗斯科巴尔迪红酒(Frescobaldi Wine)打趣,让所有听众都牢牢地被吸引住了。
      周三晚上,即兴演奏比赛的第二轮在Philharmonie爱乐音乐厅如期举行。本次即兴演奏的题目共有两个:一是与日本舞者Kenzo Kusuda合作进行七分钟的对话即兴,二是运用作曲家所给的指定节奏和音栓来进行演奏。小编进行了一下分析:依照审题来说,"对话"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它并不像是一个舞者跳舞管风琴伴奏的过程,所以我们除了需要看到两者之间的默契合作之外,更需要去体会两者间的交流。
      Kenzo Kusuda擅长在日本舞蹈内加入现代舞的元素,比赛时他一身黑衣,非常好的展现了国际化艺术家的水准,没有卖弄或过分展示他的亚洲特点,而是让人们更多聚焦在音乐与舞蹈的对话之中,让艺术说话。

      在比赛过程中,所有选手的演奏之高都超乎我的想象。来自意大利的Gabriele Agrimonti和荷兰的Geerten van de Wetering以某一种固定的节奏为基础,使得与舞者两人掌握了共同的节奏,配合更加默契。但要说我最佩服最喜欢的,可能还是来自德国的Lukas Grimm,他将舞者给出的单一音高发展成格林高利圣咏的旋律,给予舞者歌唱的灵感,在舞者歌唱时,他作出更自由的节奏,在舞者给出一次击打地板的节奏型后,演奏者瞬间抓住这个节奏型进行发展,两人在相互交映的节奏型中将音乐推向高潮。两种文化的一应一和的碰撞,可以说是对"对话"最好的诠释。
      7月19日,周四,更是精彩纷呈的一天。早上10:45,我们在Doopsgezinde教堂由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Bernhard Haas来进行授课。Doopsgezinde教堂的管风琴是德国著名的Ahrend管风琴,以细腻的触键、符合历史性的德国巴洛克音色特征、优秀的机械、顶级的音色而著称。和Bavo教堂的管风琴一样,都是有Rückpositive后背音管区域的德国管风琴。在欧洲几乎所有的教授都热爱Ahrend管风琴,由于制作精细,工期较长,据说现在预定一台Ahrend管风琴,要等到6年后才能收到成品(通常从预定时间起2年左右收到管风琴成品)。即便这样预定的清单也排成了长队,因为大家都一致认为Ahrend管风琴是这个时代的施密特格尔一样的传世之作。
      下午的公开大师课依然是Bernhard教授授课,主题是现代音乐。其中有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细节,在其他学生上某一首我没有谱子的曲子时,教授从他的包里翻找出他自己的谱子来借给我看。后来我和沈媛老师都因为这件事情向教授致谢,教授也说他觉得现代音乐不看着谱子可能学到的东西就少了。我所听的这几节课中,他是唯一一个延长课时、把所有东西讲完才叫下课的教授,以至于天才少年班和现代音乐课程间隔时间从半小时被他缩短为十分钟,我能感受到他对音乐、对学生、对授课的用心。
      下午5:45~6:45,是即兴演奏入围决赛选手的公开讲座。这次讲座以采访的形式,由听众不断提问,选手来回答。这样的形式很好地让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突然想起一句话"只有在哈莱姆,我们才能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管风琴,才能得到全球不同国度管风琴大师的亲自指导。"很感谢这一次哈莱姆之行,让我们不用跑遍全世界,就能去感受不同的管风琴文化,弹不一样的管风琴。如果不能快速适应不同管风琴的键盘位置、力度、重量、灵敏度、音栓音色、空间回响的不同,这个人不能称自己为管风琴演奏者。而这,不正是"没有一架管风琴是相同的"这样的魅力所在吗?
哈莱姆学习之行3~4天报道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0:03:18 | 只看该作者
      720日,今天是音乐节的第五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不知不觉进行了三分之一。早上8:30~10:30,维多尔与维漾(Widor and Vierne)大师班。哈莱姆音乐节奖学金获得者,北京鲁迅中学高一年级和小峰同学演奏了widor《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绵延的行板》,凭借细腻的音乐处理和对节奏的稳定把控,获得教授的好评。(图为和小峰在Groenmarkt教堂练琴)

      10:45~12:45,意大利教授Ghielmi巴赫众赞歌作品大师班。下午1:15~3:15,管风琴即兴演奏大师班。下午3:30~5:30,英国浪漫派管风琴音乐大师公开课。

      下午5:45~6:45,召开荷兰哈莱姆国际管风琴即兴比赛评委研讨会。此次大赛评审研讨会于哈莱姆philhamonie二楼会议室进行,共有五位评委参与研讨,他们分别是德国Franz Danksagmuller,瑞士Vincent Thevenaz,荷兰Guus Janssen,荷兰Jacob Lekkerkerker,德国Bernhard Haas。各位评委就前两轮即兴比赛中选手的表现发挥进行了点评,也对于管风琴即兴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命题的灵活运用,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一一解答了在座观众的提问和疑惑。会议厅座无虚席,大家都对晚上的即兴比赛最后一轮决赛充满了期待。
      晚上8:15,哈莱姆国际管风琴即兴比赛在bavo大教堂拉开了帷幕。整个教堂座无虚席,此次共有三位选手突破重围,进入总决赛。他们分别是意大利选手Gabriele,德国选手Lukas Grimm,荷兰选手Geerten。本场比赛每位选手共要演奏两首即兴曲目,每首曲目大约时长10分钟。
      第一首即兴曲目的命题是:自由即兴,并与中国现代派笙演奏家吴巍合作。
      第二首即兴曲目是动机即兴,动机共五条,由作曲家Jan Vriend给出,即兴曲目共分为三部曲,要求第一部分选手在第1,2动机中任选一条动机即兴。第二部分选手根据第3条动机即兴。第三部分(赋格曲式)选手在第4,5动机中任选一条动机即兴。
      从所给即兴动机中可以看出此次比赛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第一轮与笙的合作演奏,更是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此次比赛设置最佳观众奖,即比赛结束所有观众进行现场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比赛选手,交由评审团进行统计,得票最高的选手则获得此次的最佳观众奖。
     30分钟过后,bavo大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由此次国际即兴大赛评委会主任Neil Wallace宣布获奖得主。最后,荷兰选手Geerten以创造性的管风琴现代演奏技法和别具一格的独特音响效果变为了全场的焦点,摘得了本次比赛第一名和最佳观众奖两项大奖。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获奖者表示祝贺。
      7月21日,上午10:15~12:15 天才少年班课程在Bavo大教堂进行。中央音乐学院大一年级,天才少年班入选者张诗怡,演奏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凭借着熟练的技术,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掌握,获得了教授的夸奖。


       中午12:30~14:30,管风琴即兴演奏大师课在bavo大教堂进行。教授讲解了合作即兴的重要性,并让大家尝试多人合作即兴的乐趣。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刘增杰与北京鲁迅中学高一年级和小峰与国外学生一同尝试了合作即兴。


      7月22日,周天。是为期十五天的学习中唯一没有安排课程的一天。组委会带领大家去荷兰的另一个城市-格罗宁根。早上5:30大家起床,6:15在楼下集合,6:45走到巴士的车站,7点准时,巴士来接我们。经过三小时左右的路程,早上10:00,我们到达了格罗宁根。音乐节总监Peter带大家参观了格罗宁根大教堂,组委会还为我们提供了早点。





      教堂的管风琴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管风琴音乐会,呈现了这台管风琴多种美妙的音色。这台管风琴建造于1702年,本场音乐会曲目涉及从17世纪~19世纪的多位作曲家作品,其中包括Bohm、Buxtehude、Tunder等著名巴洛克作曲家作品,以及唯一一首浪漫派作品,门德尔松的《D大调第五奏鸣曲》。
      音乐会结束后,我们又来到格罗宁根另一个更为著名的大教堂——圣马提尼大教堂,这里有一台著名的施尼特格尔管风琴,而施尼特格尔是巴洛克时期北德、尼德兰地区的著名制琴名匠。学生们学习和理解巴赫的曲目和音色时,应该将两个名匠——施尼特格尔(北德)、吉尔伯曼(中南德)所建造的管风琴为标准,构建音色。这些名琴至今很多依然可以演奏,虽然有多个后人进行修改、扩建,但是其触键、音色、音栓依然是学习巴赫及巴洛克其他作曲家的最佳乐器。“有时教会你的是老师,有时教会你的是乐器”,音乐会总监Peter Ouwerkerk望着管风琴对我们道来。
      马提尼大教堂是世界各地管风琴演奏家梦想之地,一生以被邀请来此举办一场音乐会为荣。现在由Leo van Doeselaar以及Erwin Wiersinga共同担任圣马提尼大教堂的常任管风琴演奏家。(Leo和Erwin是沈媛老师在柏林艺术大学的两位教授)
      教堂的管风琴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音乐会在中午12:30结束,大约一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Petrus教堂。教堂里放着两架较小的古老的管风琴,都是18世纪建造的,距今已有很长的时间,具有浓厚的18世纪音色风格。
      下午4:00,我们来到了Jacobus教堂,并参观了教堂里的管风琴。该管风琴首建于1645-1651年,历史悠久。与其他管风琴不同的是,它的外面有两扇开合式木门遮盖,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将两扇门打开。我们惊喜的发现,欧洲著名教授、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现任职于汉堡音乐学院的Wolfgang Zerer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欧洲17世纪巴洛克管风琴音乐”音乐会,曲目包括Hassler、Frescobaldi、Sweelinck、Buxtehude、Scheidt、Muffat等巴克作曲家作品。
      Wolfgang Zerer教授曾经来访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国际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音乐节,并举办音乐会及大师班,引起轰动。Wolfgang现为汉堡音乐学院炙手可热的教授,因此等待入学的考生排到2年以后(德国教育体制要求教授只能带20各学生,毕业几个学生才能录取几个,以此保证教学质量)。许多其他音乐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无法直接入汉堡音乐学院的硕士,但为了和Wolfgang愿意从新读一遍这里的学士。这些证明Wolfgang Zerer教授在欧洲的高度评价。
晚上6:30,我们坐上大巴车,再次回到哈莱姆,迎接下一周新的课程。这一周,从周一到周六全天上课,晚上听音乐会,周日更是超大信息量的参观了哈莱姆城以外的著名管风琴,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历史名琴上演奏了自己的乐曲,了解这里历史文物管风琴的触键感和音色音栓。带着疲劳和幸福感进入梦乡,准备迎接周一的授课。(第5~7天报道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7-31 08:11:2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世界级别水平,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7-31 10:19:01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浏览,见识见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8-1 17:42:11 使用第一键盘发送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啦,好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21:41:16 | 只看该作者
      723日,周一。新一周的开始,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始新的抢琴房活动。曾经在中央音乐学院每天平均能有5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在这里成为了奢侈品。因为教堂有限而人数十分庞大,每位学员每周只能安排2个小时的琴点,为了得到合适而充裕的练琴时间,在周一早上大家都会争分夺秒地去抢琴房。所以在新一周伊始,组委会门口又排起了一条壮观的长龙。

(一张纸为一个练琴点的时间安排,此为12个练琴点中冰山之一角。来到哈莱姆的所有人都是学霸!)

      周一天才少年班的大师课由Jean-Baptiste Robin教授来授课。Robin教授作为玛丽·克莱尔·阿兰的管风琴学生(被誉为法国管风琴第一夫人,让-阿兰的妹妹),是当今管风琴界不可多得的最优秀、最全面音乐家之一。他是法国凡尔赛宫首席管风琴师,如同历史中这个职位上的伟人们——库普兰、路易·马尚等大师,Robin也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在法国凡尔赛音乐学院同时担任管风琴教授以及作曲教授。最近在法国获得“现代作曲大奖”,给他带来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创作一整季新作品的荣誉。
      Robin教授这次在哈莱姆负责两门课程,《法国巴洛克》和《法国浪漫派晚期至近现代音乐》的课程,可以说,这是哈莱姆这个世界顶级管风琴音乐节对于他这个全才的认同。(凡尔赛宫的职位是对他法国巴洛克风格演奏的肯定,玛丽·克莱尔·阿兰教授了他全部让-阿兰的作品是对他浪漫派风格演奏的肯定,他自己还写一手好现代作品,跨越全历史时期的演奏创作全才,难不成这就是沈媛老师说的“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

       在哈莱姆,Robin给我们上课的曲目有路易·马尚《辉煌的对话曲》、杜鲁弗雷(Maurice Durufle)的《以Alain名字为主题的前奏曲》、弗朗克(Cesar Franck)的《前奏曲,赋格与变奏曲》,以及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圣体的降临》。Robin教授对于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格外严苛而细腻。比如教授十分注意谱子版本的问题,他认为尤其在近现代音乐中,许多谱子初次出版的时间和出版商都可考证,那么选择初版的谱子会是最为贴近作曲家的意图的。在课上,他也十分慷慨地传给我们许多他自己的谱子、许多作曲家的手稿、第一版乐谱的扫描版!这些我们跑遍欧洲各大图书馆都找不到的珍贵资料,他一点都不吝啬!这堂课让我们在哈莱姆爱乐音乐厅(Philharmonie)这台法国卡巴耶-科尔的管风琴上感受到了最为纯正的法兰西风情。
(图为Robin教授音乐会后沈媛老师带领“桂冠Team”与Robin教授合影)

      下午和晚上最有亮点的活动莫过于青年作曲家计划了。青年作曲家项目为哈莱姆的作曲比赛,参选者需在年初递交参选作品,经过选拔获奖的作曲者将免费和管风琴界的传奇人物,现代作曲家、巴赫作品演奏大师——Zigmond Zsathmáry进行一周的学习,并在一周后在Bavo大教堂进行首演音乐会。
      本次青年作曲家计划一共5人,其中两名中国作曲家入选,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入选人数最多的一届(此前唯一入选为沈媛老师2014年《等待戈多》)。今年入选的其中一位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李晨瑶,她目前在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做交换生的,另一位则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管风琴专业副教授沈媛(第二次入选)。
      音乐会之前作曲家对于自己的作曲理念进行陈述,李晨瑶讲到《潜水钟与蝴蝶》这首作品是致敬史蒂芬·霍金,以及所有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人们。他们有着跳跃的思维如同蝴蝶一样美丽,却被关在僵硬的身体中只能靠眼球的运动来写作。乐曲中的寂静、冲突、张力非常完美的展示了作曲家的初衷,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
      其中,沈媛老师的作品《B-A-C-H》作为青年作曲家项目汇报音乐会的压轴曲目,由意大利青年演奏家Francesca Ajossa在著名的圣巴佛教堂(St. Bavokerk)进行世界首演。
(Bavo大教堂青年作曲家上课过程)

      在音乐界,大家普遍认同B-A-C-H是一条用以纪念伟大的音乐家J.S. 巴赫的音乐动机。由于德国对于音名的称呼有别于英国,“还原B”被称之为“H”,“降B”称之为“B”。如此通过“降Si-La-Do-还原Si”,就可以构建出一条致敬巴赫的“B-A-C-H”主题。数百年来,李斯特、舒曼和大量作曲家都通过个音乐动机来向偶像致敬, 同时展现自己的创作水平。

      在青年作曲家音乐会前,沈媛老师介绍这首作品,除了大量运用音乐动机B-A-C-H在整首作品中,该作品的其中一个目的为将B-A-C-H这个音乐动机塑造4个音乐性格。但在此之上,她想表达的更深层含义则是:简言(Brachylogy)、觉醒(Awakening)、震荡(Concussion)和乡愁(Homesickness)四个部分,讲述人们的成长过程:如简约主义般的纯净,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叛逆期所带来的震荡,到淡然又深入骨髓的乡愁。在乐曲中,沈媛老师在第二乐章中使用了打击乐“鞭”(又称拍板,Slapstick),第四乐章“乡愁(Homesickness)”中,摇篮曲优美动听的旋律配上陶制和竹质两种不同的风铃(Chimes),并通过教堂的长度制造五组风铃的声音传递。梦幻一般的声音在教堂不断地回响,仿佛把听众真正带回到了那一个充满着纯真的幼年时代,所有观众无不动容。乐曲过后,观众报以全场最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在音乐会后唱着这条旋律离场,并和沈媛老师祝贺她成功的制造了一条脑海中徘徊不散的旋律(英文Earworm,德文Ohrwurm)。
(沈媛老师与指导青年作曲家的作曲家,演奏巴赫作品的管风琴大师Zigmond Zsathmáry)



      周二上午10:30~12:30,Reitze Smits教授大师班,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哈莱姆少年天才班入选者袁金晶,演奏了J.S.巴赫作品《d多利安调式托卡塔与赋格》BWV538,凭借娴熟的技术和巨大的爆发力,获得教授的好评,迎来大师班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下午的公共大师课是由Louis Robilliard教授带来的管风琴改编曲的课程。教授针对交响乐改编到管风琴上比较不太可能实现的演奏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本身对管风琴音栓并不是很熟悉的我逐渐熟悉了每个音栓的特点,并且知道了音栓配置的许多规则,并介绍给我们许多音栓使用案例。
(图为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许晴与Louis Robilliard教授上课,演奏乐器为卡巴耶·科尔管风琴)

      周二下午的公共讲座给我普及了一个在中国我并没有怎么接触过的乐器——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这个乐器是钢琴的前身,与管风琴一样同为非常古老的键盘之一。在讲座中,Menno van Delft教授亲自给我们演奏了两首击弦古钢琴的乐曲,仿佛将我们带入了欧洲古典油画的情景当中。
      晚上8:15,Reitze Smits教授和Jean-Baptiste Robin教授的音乐会在Bavo大教堂举行,音乐会座无虚席。Reitze Smits教授给我们带来了J.S.巴赫的《G大调奏鸣曲,BWV1027》和勃拉姆斯的《帕萨卡利亚(选自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等大量的德国作品。
      而Jean-Baptiste Robin教授带来了大量法国交响风格的作品,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和他自己今年创作的新作品《Hand of Time》,以及图纳米尔的名作《众赞歌即兴曲》等,使人们惊呼这台巴洛克管风琴也可以胜任法国浪漫派的风格,Robin教授的音栓配置如此精妙美丽。同样的乐器,在不同演奏家的手中,通过不同时代的曲目风格,奏出如此多变的色彩,这不正是管风琴的美妙之处吗?
      翻开我做笔记的小本子,突然发现我真的和将近十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音乐学院的教授们上过课了,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本来可能不知道需要花掉多少年月去跑遍全世界才能去找到这些顶尖的教授,我竟在七八天内已经完成见面、上课这一系列。同时在这七八天内,我真实地接触到了在北京只能靠理论和图片去了解的管风琴,认识了那些与我一样在世界各个角落拼命努力的同学们,全体学员都是学霸的高速学习状态激励着我们不要松懈。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我依然会像只井底之蛙一般,只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曲子,也会因为在这么一小片区域当中名列前矛而沾沾自喜。感谢我们哈莱姆北京小分队的“毛毛虫们的娘亲”沈媛老师带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此,跳出那一口井,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之下前行。
      (括号内为沈媛内心独白:修改文章到此段,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心想你们到底要给我起有多少个昵称啊!注:可爱的学生们称自己为毛毛虫们,因为会终有一天破茧变为蝴蝶。)
哈莱姆学习之行8~9天报道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10-2 09:47:5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学习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4-26 22:05 , Processed in 0.12794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