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04|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山寨版江湖草根给“对音乐学院‘感兴趣’”的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15: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uXin写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因为篇幅较长,耗费了LuXin不少脑力,花了三四天写作而成。难免不够精炼,请理解。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朋友或爸爸妈妈来论坛问“我想考音乐学院怎么样”。甚至刚一学双排键或电钢就一步到位问音乐学院的咨询,其进度如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看到各位少年朋友有这样那样的不稳定性,经数月思考,特发此帖,给对音乐学院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

LuXin对于“对音乐学院感兴趣”的同学的90%的人的主张是:
不要考音乐学院!
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一样,从头泼到脚底透心的凉
音乐学院的人们,比如张三、李四跳出来,火冒三丈:“你算哪根儿葱!凭什么可以在这里大放厥词?!
LuXin(煞有介事地拍了拍张三李四的肩,说):“不要激动嘛,我只是主张90%对音乐学院感兴趣的人们不要考音乐学院。中国人口基数大,剩下的10%足以把音乐学院电子琴专业所有名额填满。”请看我娓娓道来。

(一)“我喜欢音乐”并不等于“我音乐方面优秀”或“我对音乐表演与创作有深层的热爱”

很多人都是因为对音乐感兴趣,所以就想到考音乐学院来延续这种兴趣。但是,人们是否想过,“对音乐感兴趣”这个层次的人有多少?如果有很多,那么是不是更具实力的人也不少?他们是不是也有同样或更强烈的需求?如果有,那么谁的竞争实力强?
随便查看一个人的网上个人小资料,爱好栏里填着“音乐”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如果我们拿另一门学科,比如数学,来做对比,恐怕填爱好“数学”的人,不及“音乐”的百分之一。这做何解释?
稍作思考我们就能明白:其实喜好“音乐”的人里,十之八九只是喜欢“听音乐”、“KK流行歌曲”。这离对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追求差得太远。

听音乐是一种生物的和物理的现象。生物有接受声音的耳朵。随便一种自然的声音就会给耳朵一种刺激,从而使生物作出反应。听到鸟声、流水声、风声,都会感到愉悦。这是生物的最基础本能。
而数学和很多学科一样,和音乐不一样。它作为一门学科不是出于一种生理本能,而是作为一种更高层的需要而被研究。一头奶牛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它会增产。但听到或看到数字、数学活动,它不会有什么反应。动物都如此,何况是人。

学数学,是要受苦,但学音乐,特别是听音乐、一般性唱歌,则不需要受苦,它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在这方面,音乐类似于体育。很多人说“我最喜欢体育课”,很显然,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身体强壮,从而进入一种很舒服的状态。它也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娱乐。音乐和体育这类,能给人带来娱乐的事,换句话说就是“玩儿”。有谁会不原意玩儿呢?但数学可不这样,它需要忍受痛苦和煎熬。它不是、或者很难成为一种娱乐。
因此我们说“我喜欢音乐”和“我喜欢数学”是两码事。它们并不对等。它们的不对等性类似于“我喜欢吃饭”和“我喜欢做饭”。谁不愿意选择容易的那种呢
因此,仅“喜欢”音乐,是达不到音乐学院水准的,如同喜欢打篮球一样,也达不到运动员水准。必须玩命地练。

每当家长提到“快去练琴,或者去做数学”。如果高小学生、初中生听到了这句话后立刻去练琴了,那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以下的人发自内心地要从音乐之中钻出点什么。另一种,则是90%以上,因为做数学太烦,有畏难情绪,所以为了暂时回避数学、甚至是逃避,而选择了练琴。但这并不等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已经到了王小玮那种“舍生取琴”的程度。回避到最后,假设进了音乐学院,整天和那些烦人的视唱练耳课程打交道,一样会烦的。
“喜欢音乐”的门槛太低,不足以作为进入音乐学院的充足理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19:54 | 只看该作者
(二)音乐表演专业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红灯专业。不少毕业生在家待业或完全转行。

艺术是需要投钱的。这个道理尽人皆知。
但是,要投多少钱才够多?这就不是人人心里有数的了。

在早期,买一台双排键,四五六万,几乎是倾家荡产,把所有的赌注全压在一台琴上。于是迫切地期待着能走双排键专业。或许还有几分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排键的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1994年,一台44+44+13键、不带力度的、音色组2+1+1的只有不到40个音色和20个节奏的、其它什么都没有的、五个注册记忆的琴要花两万。16年后的今天,两万元,早已能买得起两台半到三台49+61+20键带力度、百余可编辑的音色、可结合软件无限制作的节奏、有U盘存储技术的琴。原来那种琴1千块也卖不出去了。以这样低的门槛,双排键学习也不必须是过独木桥必须一条道走到黑了。双排键的集体课,甚至只需要五十七十。它已经进入了普及化时代。专业之路更加不是一个必然。

但是想进音乐学院,没琴不成,六七千的琴也不成。少说还是要小三万。这只是琴的钱。上课还要花钱吧?想上音乐学院,至少要上一百节课吧?每节课当然不能五十七十。所以上课的钱至少要比买琴的钱多。
而且,对于非附中的人而言,人这在附中已经花了大量资金了,凭什么非附中的人只上一百节课就可以和附中的人竞争?这是不公平的,僧多粥少,在实力接近的情况下,显然是谁抠得细谁胜出。想抠得细,只能多上课。附中的要上一百节,非附中的就要上二百节。附中的上二百节,非附中的就要上三百节。这样才公平。
同理,排名靠前的学院的附中的要优先于排名靠后的学院的附中。

但是为什么不转个弯想想:
有这么多钱,去拼全国前二十的大学,甚至北大清华,不好吗
或者去留学美国,也可以不是。

况且,进了音乐学院,专业老师有多忙?如果你不是很出类拔萃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如果不去频繁地参加比赛,周围再有俩同学比你好学,那老师当然要把时间给他们更好学的。这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跟老师上课时间也很有限。相反普通学校就不一样了。在普通大学排到系里前二十,所受的重视程度,就和在音乐学院里排第一所受的重视程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很有钱,但却不是最聪明和刻苦的,那还不如去考个北大清华。如果真考不上,那么类似南开复旦,或者北航、同济这类学校(仅举几例),也很有竞争实力。而且花不了多少钱就能进。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逃脱数理化,选择了音乐专业。但恰恰相反,音乐专业的竞争压力要显著大过理工科专业。
而且毕业之后对口的工作很不好找。
央视已经明确地报道过。音乐表演是红灯专业。并非人人都是王小玮。文艺团体可以干三十年。所以很容易饱和。但各大重点非重点音乐类院校毕业生每年都有。
所以有了一种说法叫“一·二·三·四”。
只有一成毕业生可以进入文艺团体,还得面对很多四五十岁的前辈,长期夹着尾巴做人,事事处处小心翼翼战战兢如履薄冰。
有两成毕业生能做留校做专业老师或到非音乐院校做老师。这就算还不错的。
有三成毕业生可以到中小学或少年宫或大的琴行和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而且工作压力很大,动不动就被学生气个半死。
剩下的四成只能窝在家里带带普及学生,或做键盘手,或压根干和电子琴完全不相关的事,比如做买卖,或索性啃老。但是,人们有没有理智地想过,在家里带带儿童,难道就是这辈子的最高境界吗?为什么要把生命定位在如此低端?如果这样,还不如不读音乐专业,至于做不相关的工作或啃老,就更不用说了。前者不划算,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干。后者……这样的人生理想,我无视之。

有人抱怨电子琴专业工作太难找。但是我想说,人在上大学之前大多已经成年,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利和义务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在上大学之前,就业的问题应该考虑到。
还有的人说双排键专业出来只能在琴行教教“单排键”或钢琴。我也要说,“单排键”也是电子琴,如果学双排键之后眼高手低,不肯教单排键,那只能自己受损失。话说回来,单排键并非就是低端的代名词。为什么键盘手看学院派不顺眼?这也多少跟学院派的对键盘手的乐器不屑一顾有关。而学钢琴也是学音乐,经过了四年双排键的学习,视野应该更开阔,对于教授业余儿童来说,完全可以弥补手指技术的不足。所以双排键毕业出来教钢琴,没有什么不合适。想让钢琴学生都学双排键,全靠教师自己的技巧。
也是一个遗憾,音乐学院电子琴系什么都教,就是不教怎么带普及学生集体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三)音乐学院毕业工作单调,特别是带业余学生,初级小曲和理想矛盾,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教师。

打算进音乐学院的人们,正常情况下数理化都不会强,特别是附中,理化生更是没学过。而且英语一般也很难过关。大量考研的人都是被英语卡下来的,从而远离了他们的理想。
乐器表演的特点是这样的:需要花大量精力去精雕细琢,而有这个时间,如果用来学数学,可以掌握两三个章节。或者用来交际,搞定一种重要技巧。或者用练一首曲子的时间,整套三国评书都听下来了。用本可以干很多事的时间去干一件事,除非能够真正找到它的价值,否则并不划算。
音乐学院入门就很窄。如果是学双排键专业,那么将来可能做的对口工作,排除读研攻双排键、管风琴、作曲、音乐学(还得寻思一下能否过英语关)和少数幸运的入团、入高校的人,恐怕也就是中小学教师(要和音教专业的竞争)、琴行伙计(苦力)、跑场(和已有的流行键盘手有竞争)、接活儿(要和电子音乐作曲专业的竞争)和带学生了(三千以下的单排键或钢琴为主、双排键为辅)。
再看看数学专业的出来可以干什么:可以在高校搞理论数学研究、可以到科研单位,可以再学点经济做和其有关的一切工作,可以学计算机,做和计算机软件为主相关的一切工作,可以为物理化学研究做后备计算分析,可以去搞统计,可以转天文,再不济可以做会计等工作。还可以做数学家教带大中小学生。出路的广泛程度是双排键专业的至少十倍,或者更多。
所以电子琴专业和数学专业的赔率是10:1,或相差更多。这意味着要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毅力。

注意到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但贝多芬不会搞科学研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比贝多芬拉得好。贝多芬的乘法却算不过爱因斯坦。甚至他都不会算乘法,算个36*4要写个竖式36+36+36+36,最后等于224。
理工科毕业生可以搞音乐,但音乐生毕业却几乎不可能搞理工科。看看那些清华出来的搞音乐的,多么吃香。所以音乐生要想成功,必须在演奏上细致到理工科的人达不到的程度;在创作上用出一般人达不到的技巧,还要克服世俗的浮躁,创作出不仅能卖钱、更要能流传的作品。这样的音乐生当然有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仅对弹琴感兴趣的人都能做到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做不到。

如果出来做键盘手,需要顶住巨大的压力。外人不介意,但音乐学院的老师们肯定不愿意看到学生干这一行。但键盘手是很辛苦的,而且竞争很激烈,而且一般不适合女生做。

如果做普及教师带生,那得做好准备了。LuXin曾同一首曲子在一个月之内讲了整整八次。这是一个相当磨嘴皮子的工作。同样的、很初级的内容,需要不厌其烦地、翻来覆去地说。遇到调皮捣蛋或是不学了的学生,从精神上更是一种折磨。舒伯特正是不堪忍受这样的折磨从而辞职。半数人做教师只是为了生计。努力把教育变成一门艺术的人并不多,这之中要有太多磕磕绊绊,忍受着身心的折磨。
而且,带学生的高度显然不如自己上的高度。为什么郎朗、李云迪、沈文裕这样的人才不自己带学生?他们作为上升期的青年演奏家,首先要提高自己。这比带一千一万个学生入门还要有意义得多。带一万个学生的工作只需要交给广大的永远也达不到李云迪水平的但是擅长教育的人才去做就可以了。
很多人从小梦想着成为演奏家,上舞台,在绚烂的灯光照耀下,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它的确比做一百道小型数学应用题拉风得多。但人们对这样人才的需要毕竟少。而且真能走到那个境界的,凤毛麟角。多数人只能带学生。带学生就意味着推动自己的练琴时间,恐怕再也不能提高。一生能达到的最终高度就被限制死了。
音乐学院的人不像江湖人士。江湖人士可以拉下脸来一条道走到黑就干这个。但是音乐学院的人毕业出来,如果只能干这个工作,就太委屈了。不干这个呢,又没什么岗位。而且窝家里带学生这也不是一种长久之计。早晚要结婚养儿女。带儿女和带学生之间,还有冲突。周末就栓学生身上了不能带儿女出游。这种心理准备,是否已经具有?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如果只会音乐不会别的,当你给学生做榜样的时候,学生服不服?大一点的学生服不服?当他们看到你只不过会音乐,而他们不能吃音乐饭,你没有办法给他们做榜样既学好音乐、又不输在文化课,他们什么心态?从这一点上,专业音乐学院毕业出来做普及教师,并不占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30:35 | 只看该作者
(四)娱乐,不是音乐的终极目的。音乐家应当有高的追求,并甘于寂寞。

前几年的报道,北京地区,北漂艺人过剩13万,而(部分)科技类人才缺口38万
想进娱乐圈,不难,只要有钱,或者擅长包装直至炒作。迎合没有学识的人的猎奇心态,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在网上一传播,这人就火了。类似例子已经有很多。但我不想让这类例子留名千古,所以在此我不提他们的名字。
盛气凌人、礼节明显不符合成年人要求的公众人物不在少数,有少数违法犯罪,甚至是极度反华的所谓这星那星儿,在这个社会,总可以满足一个特定的群体,从而就可以生存。这个世界的诱惑很多。然而他们的作为明星的生命注定都长不了!
我们要明确,艺术圈,和娱乐圈,是两码事(虽然未必有明确的界线)。甚至它们是冲突的。这关乎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为了钱,那就尽管往娱乐圈里冲。但是请注意,莫扎特的时代没有娱乐吗?显然不是!但谁可以叫出莫扎特时代任何一个娱乐圈里的人的名字?显然没有
娱乐,是为了调剂生活,缓解工作学习压力,从而更好地进步。纯粹只为了娱乐的娱乐,不是娱乐,而是一种浮躁,和对人类文明的抛弃。在这个世界上,受苦受难的人,远远超过了六十亿。人类还没发达到可以把时间全都消耗在娱乐之上。况且在娱乐圈里麻烦不断,精神层面平均严重不足,这都是尽人皆知的。
音乐的终极目的,是高度的人文关怀,是歌颂自然的壮美、社会的繁荣和人性的光辉,是对假恶丑的无情抨击,是对受伤心灵的抚慰。时光,无情地荡涤着不合社会发展的音乐家。最终,只有进步的音乐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历史上功成名就的音乐家,命几乎都比较苦,亨德尔、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终生未婚,海顿、柴可夫斯基和泼妇结了婚、莫扎特、门德尔松、肖邦命短,好不容易有了个巴赫比较幸福,但人家从活着到死后75年以都是默默无闻,这份清苦不是一般人能成熟的。其它人不需要一一罗列。为了写出一部不朽的作品,往往要花一连数年、数十年,并且长期忍受寂寞。浮躁,是绝不可能写出传世之作的。而这对一位大音乐家而言,意味着死亡。
最顶级的音乐家都是作曲家,其次是指挥家和音乐理论家,再其次才是乐器演奏家。而乐器演奏家中,传统乐器演奏家地位高(但是钢琴演奏家竞争已经到了“血雨腥风”的程度)、电子乐器演奏家地位低,所以必须要靠创编来提升自己。
当下体制的音乐普及训练,90%以上程度上还是旧式的只教弹奏。这与一个全方位能力的电子琴家,哪怕是小电子琴家(群众电子琴家、普通电子琴家)的要求都有距离。很多人容易造成“技术上不如弹钢琴的强人、创编不如电子琴高人”,这样的话进音乐学院就太吃亏了。

音乐家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巴赫能把四部管风琴作品和赋格发展到极致,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和能承载大作品的大脑。这与西方注重自然科学、从一开始就注重与数学相关的能力的培养是有关的。亨德尔能用英语写出哈利路亚,他的英语水平、对圣经的把握绝不是仅会弹琴就可以的。二舒对于诗歌的掌控能力必须高人两头。莫扎特、瓦格纳能写歌剧,他们的德语、他们对于舞蹈、歌唱、舞台美工等多方面必须懂。贝多芬会多国外语,莎士比亚等人作品海量读,他能写出英雄气概的名作,与他所在的大革命时代是分不开的,而且他虽然数学差但对于社会的一切都长期密切关注。
所以只懂弹琴的人很难有很大的成就,相反基本上是纯自学出身的音乐界第一大江湖——瓦格纳,在有的版主的音乐家排名中,排在第四,仅列在贝多芬之后。

中国的音乐家,必将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于祖国的进步事业。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音乐人,都不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西方宣扬的个人主义,本义上是从宗教中解放出人性,倡导人权,而绝不是指自私自利。为了钱,或为了名,或为了享乐的音乐人……有那份精力,不如去学做买卖或官场。而没有思想的人读了音乐专业,会依旧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归宿。音乐学院是为有思想的、全面发展或多方面发展而高度热爱音乐的人们准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38:03 | 只看该作者

(五)把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领域去,实现人生价值。

再次引用上段资料:前几年的报道,北京地区,北漂艺人过剩13万,而(部分)科技类人才缺口38万。
音乐表演是红灯专业。
音乐类人才是被需要的,但还有更多更被需要的职业。
音乐类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这也就是说它的竞争激烈,并且付出同样多时间比别的行业回报要小。
当别人有更多职业可以选择的时候,乐器表演类人才的选择就很单一,而如果流向了在家带学生这一工作,周末的自由时间可都没了。
现在的情况是:在家带学生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大量浑水摸鱼者,而城市儿童人口比例在下降。能为了赚钱开设的科目越来越多。所以学生越来越少。这行想深入干下去,不准备好了找气受,行吗

而且音乐专业的人士因为数学不好,所以后代上学数学往往也不好,从而也影响了后代的选择,可能还得选音乐学院。这样做的另一个结果,是家族里没有音乐专业人士的人,更难于有竞争力地进入这一领域。事实也正如此。因内音乐学院的老师的后代大都在搞音乐。非世家,想进学院是极为被动的。
有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去高级餐厅吃饭,看到那里有一位小提琴演奏者。一曲终了,得到餐厅用餐的人们热烈掌声。企业家感慨地讲,我当年也学过小提琴,如果不是因为放弃,我也可以在这里拉琴。旁人便讲,如果你坚持到现在,你就不会以一名企业家的身份在这里用餐了。

纵观影响人类历史的100名人,音乐家也就贝多芬一人数得上(有的版本勉强有巴赫,有的版本贝多芬巴赫都没有)。但是有大量的宗教政治领袖、思想家哲学家与社会学家、科学家和探索者。其中,科学家和探索者占到五分之二。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选择成为领袖,但是人们有权选择成为科学家。如果说科学家很难,那么还可以成为科普工作者。艺术家也一样难,所以大多数学音乐的也成了艺普工作者。科学家的地位高于艺术家,科普工作者的地位也不在艺普工作者之下。
在此,我们并非是贬低搞音乐的。毕竟,笔者也是吃音乐饭。但是平心而论,音乐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的确小于科学家:海顿不如牛顿,莫扎特逊于瓦特,舒伯特输给莱特,巴赫输给巴斯德,亨德尔不敌孟德尔,马勒称不上开普勒的对手,罗西尼比不上卡西尼,威尔第臣服于法拉第,德彪西加拉威尔不是拉瓦锡的个,鲁宾斯坦加伯恩斯坦也完败于爱因斯坦,贝多芬勉强能跟诺贝尔抗衡……

我们倡导全方面提升自己。在当代中国,缺少的是复合型人才。音乐要学,但不要只学音乐。除非像莫扎特那样天生为音乐而生。科学家是苦,但艺术家其实一样苦,只不过有名的科学家更多,所以听到他们受苦的故事也更多罢了。有可能的话,多从理工科出身。音乐家出成绩的年龄可以在四五十岁以后,但数理化学家出成绩的年龄一般是三四十岁以前。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先从事自然科学类,然后再从事艺术类,更加符合一个自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
少年儿童自身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大,有更多的机会,更主张选择全方面发展自己。这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很有帮助。不是说只学音乐就不能成功。但是,打个比方,我们弹双排键的都知道,因为比钢琴多一个声部,所以即使每排的音符难度是钢琴的60%的话,合起来也可能比钢琴难。同理,如果一个人在三个领域里全方面发展,每个方向得七八分,也未必输给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得十分。
缺少人才的领域,就是竞争压力小的领域,就是挣钱多的行业,就是更容易成功的行业。人活着的价值,正在于他尽其所能达到尽量高的人生高度。在更有弹性作选择的年龄,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对自己负责,对社会的功劳也更大,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43:54 | 只看该作者

(六)不走专业,但要深入学习音乐。

以上五段,使得音乐学院的同仁们都被LuXin得罪到极点了。
其实大可不必。进入音乐学院走专业道路的人少,将来走出来的就少,从现有的音乐学院生手里抢走的普及学生就少,所以应该高兴还来不及才对。
换句话说,谁会相信类似于郎朗这样从小就立志就吃定这碗饭的人跑到一个普及的音乐类论坛来问“我要不要搞专业?”坚定想搞专业的人早就自有主意了,绝不会跑到这里问问才决定的。而那些意志坚定者,早把重点音乐学院的名额全占满了。所以根本不存在LuXin得罪人的问题。

文字(字母)、数字、音符,是打开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

文字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人类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会使用工具并有完整的语言体系。而文字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古时候,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谁掌握文字越多越深厚,谁就会出人头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同人类的进步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开始有了公共学校,普及文字。解放后我国存在大量的文盲,想让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国发展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普及认字。这样至少可以每个人自己主动从书报上获取信息,从而告别口传心授的局面。拿个农药瓶子一看标签,知道不能喝。看到电线上有字,就知道不能碰,从而演唱了人口寿命、提高了质量,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数字,以及相关符号,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哈喻,炼钢,说加多少碳,“比这个再多一点、再多一丁点”,炼多久?“大概你读两本书的时间吧”这绝对不可以,造出来只能是豆腐渣工程。必须精确到“日晷走四大格两小格”,看,这就是数字的重要。
数字与科学的普及发展,比文字要晚,但推动人类发展要加强有力,也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最早,研究自然科学都是一些高级人才。继而向普及方向推进。西方因为重视科学技术,所以后来的发展终于超过了领先千年的中国。而仅凭康熙帝一人对自然科学孜孜以求,还是出于炫耀的目的,结果已经被历史证明不能对一个国家有帮助。
当中国国门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时候,有识之志终于醒悟:只有文字没有数字是不行的。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在数字、数学与自然科学上奋起直追,公共学校也开了数学课和科学课,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总算是小有成就。

音符,发展会最晚,但是它可以达到文字和数字都达不到的境界:故人离去,奏哀乐,取得冠军,奏国歌。为什么不能以诗朗诵或公式代替呢?那些已经力所不及了。正是因为在极致的状态下要用极致的媒介触发心灵深处,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当下,中国的语文、数学的重视程度已经基本够了。虽说有些道路走得有点弯。但音乐教育还没有发展到应有的地步。因为音符对经济基础要求更高,但它也更可以给人一个新的维度。从发达国家普及音乐来看,可以下这样一个论断:仓禀实而知礼节。社会越发达进步,音乐的地位就越高。音符就像一种和文字一样的魔法,它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心理体验,从而迈进一个新的阶段。
全民从不懂语文到懂语文,社会进步了。全民从不懂数学到懂数学,社会又进步了。我们有理由预言,两代之后的未来,不懂音乐就和现在不懂语文一样。音乐学习是大势所趋。学习周期也必须从玩玩变成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直到十年。是的,十年。而且深度也一定会增加。仅靠中小学音乐课绝对不够。它主要讲授唱歌和浅层的欣赏,如同语文课只学说话和听少量大部头名作的朗诵版一样。想把语文学好一定要会写作和作文,想把音乐学好也一定要会演奏和作曲。


喜欢艺术而读工科大学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压抑:在大学里没有共同语言。因为工科校的学生从小忽视了人文方面的自我培养,不愿表现、没有自己的创造性、不从深层次提升自己的情感,对这类从精神层面呼唤内心的信号刺激不敏感。
这就有点像“第六感觉、第七感觉”。一个人的感觉的维度越多,他越兴奋、越容易有高峰体验,就越会感到幸福。而这恰恰就是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所有人全都处于某种巅峰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就是理想的世界。音乐就是人类走向这种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因此人人都应当像、或至少是接近重视语文和数学那样重视音乐,真心投入地学习音乐,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没有遗憾的人、一个和文化融为一体的人、一个有深遂思想内涵的人、一个完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5:49:10 | 只看该作者

后记:

近日听到了一些音乐学院或附中的学子的感慨,诉说先期没有充分地规划和思量,进入学院之后,音乐之路艰辛,日后依旧茫然,有不少普通音乐院校的学生甚至旷课、辍学。实在不忍看到类似悲剧再发生。

故写作此文,旨在指出考音乐学院可能遇到的困惑,而并不是阻止人们考音乐学院。我们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了,最终的选择留给读者。
如果阅读本篇之后仍旧选择了音乐学院,但出来后很迷茫或后悔,这时我可以坦然地讲:这不是论坛的责任。如果有人读了之后仍旧选择了音乐学院,而且他成功了,他日后对他们的工作满足了,那这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我们祝福他!

倡议大家在学好文化课之余,多多地学音乐,发展自己的演奏即兴和创编技能、提升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各大音乐学院电子琴系有远见卓识的掌门人们,都不会计较进入专业的人数。他们真正希望的,是有更多的新生代中流砥柱,和中国全民电子琴音乐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美好景象!
全文完。约一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6 15:56: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喜欢一件事,就不要把这件事当作终生的职业。

生活的快乐在于体验。

君子不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6 15:56:54 | 只看该作者

全看完了。

这么好的文章不好意思中间插入。

非常好

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9-6 15:59:08 | 只看该作者

比楼上晚了8秒。少打一行字,就领先了。可惜。

写得很冷静,非常客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9-6 16:15:57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分析得也很透彻,为什么广大的家长们,就看不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9-6 17:59:5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听老师说过卢姐姐总结的这些事情。。。。。。结果是我把老师给否决了一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9-6 22:01:17 | 只看该作者
LuXin对于“对音乐学院感兴趣”的同学的90%的人的主张是:
不要考音乐学院!
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一样,从头泼到脚底透心的凉
我更坚定了让女儿考音乐专业的信心了,90%的人都透心凉了,我女儿的竞争就更少了,哈哈。玩笑归玩笑,无论考音乐学院也好,还是考其他专业,都要和个人兴趣、专业的前途、饱和程度以及家庭条件相结合。你让我举一个投入又低回报又大的专业,还真想不出来,即便想出来,第二年也会挤破头,想找冷门专业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00:02: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为了女儿 在(2010-9-6 22:01:17)的发言
你让我举一个投入又低回报又大的专业,还真想不出来,即便想出来,第二年也会挤破头,想找冷门专业太难了。
[reply]数学!数学永远是投入低回报大的专业,想转什么都成。只听说过数学毕业生搞得起音乐的,没听说过音乐毕业生搞得起数学的。[/rep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9-7 09:48:01 | 只看该作者

数学 哲学 科学的科学,是为本。

其它,应用的科学,是为末。

单纯的弹琴,是手艺。

有志者求本。

有才者逐末。

只为混口饭吃,学门手艺吧。

(受卢版主贴启发而写,热烈欢迎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9-7 09:55:33 | 只看该作者

卢老师辛苦了。真是用心良苦啊!

俺家条件一般,可俺孩子的脑子也一般(我觉得他数学总转不过弯儿来),目前就感到他对音乐挺喜欢的。咋办捏?有时候睡不着觉的时候老想这个问题,或者因为老想这个问题而睡不着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9-7 10:53:39 | 只看该作者

看个开头不错 就是太长了 慢慢看吧 先顶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1:13:33 | 只看该作者

俺家条件一般,
可俺孩子的脑子也一般(我觉得他数学总转不过弯儿来),
目前就感到他对音乐挺喜欢的。


第一句,参 第 1 楼 (二) 第 8 段 划线部分。
第二句,参 第 4 楼 (五) 第 7 段 划线部分。
第三句,参 楼主 位 (一)第 6 段、第 7 段 划线部分和 最后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9-7 12:29:14 | 只看该作者

14楼精辟。
真想混口饭吃,学手艺,学会打字的键盘手,比弹琴的键盘手容易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9-7 23:57:42 | 只看该作者

快斷網...看了開頭就覺得寫的真好...

luxin姐也說出了我的感想啊...

現在覺得其實不那麼"專業"會很開心的...

~~~剩下的明天來編輯...占個樓哈

----------------------------------------------------------------

早上回來編輯啦哈哈.

其實luxin姐說了很多都是很現實的...我認為

現在的音院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說說音表好了

的確這是一個很需要時間的東西.勤能補拙嘛.你彈的再怎麼不好.只要你肯練.也是能達到一個高度的

細心點觀察就能發現學生的個人天分了...

哪些學生是天生的天分.哪些學生是後天努力的天分...老師們大多都能看的出

中國古話不是說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嘛?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才是好

但是基於現今的教育體制.中學.高中.大學.都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教育

作為學院的學生.深感現在教育體制的弊端.卻又無法去改變.

因為我覺得.藝術是很個性化的東西.可是學院的學習卻是框架式的給你扣死了.讓我覺得很難受

藝術的中心難道不是靈魂嗎?這樣學院派訓練出來的我們還有靈魂嗎?

也許外面的人拿著一把吉他開開心心地自己編著小曲唱.而我們更多的人卻練開口也做不到

而且我發現心態這種東西上了大學開始就走極端路線了...

音院的人.極端的自信和極端的自負....(沒說錯吧

剛好我屬於極端的自負類型......不想去唱不想去彈....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甚至我很多朋友都表示如果以後考研也不要學音樂了...太沒意思了

極端的自信嘛...不想說這樣的人...只是覺得一山還有一山高...音樂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必要覺得自己怎麼怎麼的

-------------------------------------------------------------------------------------------------

音樂學院是美麗的鳥籠子.外面的小鳥想進去.可至於舒服不舒服.裏面的小鳥說不出

我也是一只小鳥.正在咬破鐵絲網.渴望飛出去

「该帖子被 熊熊仔 在 2010-9-8 11:23:5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4-29 14:02 , Processed in 0.15344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