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键盘 - 电子琴在线论坛

 找回密码
 现在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3|回复: 3

[新闻] 光环下的成长 ——访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电子管风琴副教授沈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环下的成长 ——访中央音乐学院管风琴、电子管风琴副教授沈媛
    沈媛,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管风琴、电子管风琴演奏家,国际级演奏家。7次获得国际、国内比赛第一名。师从于日本管风琴家协会会长松居直美教授。获得柏林艺术大学Konzertexam(艺术博士)学位,师从Leo van Doeselaar教授(格莱美获奖者),并多次受到Ton Koopmann、Louis Robillard、Zigmond Szathmary、Oliver Latry、Michael Radulescu、Wolfgang Zerer、Peter van Dijk等国际大师指点。

    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专业,出版了《管风琴演奏艺术》(上)(下)、DVD《感恩・绽放-沈媛博士归国音乐会》。在2016年出版的23国语言的《管风琴大字典》中,她负责了中文的编译工作。

    沈媛常年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各大舞台之上,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沈媛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北大校友会等多家机构联手,在东京举办了《日本东京赈灾慈善音乐会》,所得70万日元票款全部捐献给国际红十字会日本分会。本次活动受到了NHK、读卖新闻、共同社、新华社东京分社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赞誉。2012年2月,沈媛应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家协会邀请,赴维也纳参加《梦想绽放2012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

12-1.jpg

    作为管风琴音乐作曲家,沈媛的作品入选2014年第50届“荷兰哈莱姆管风琴音乐节”,列为“青年作曲家计划”。沈媛作为该音乐节创立以来首位华人作曲家,在该音乐节的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中演奏自创作品《等待戈多》,同时她的三位学生入选了“天才少年班”。

    沈媛作为杰出的青年演奏家,还频繁地组织、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如作为组委会理事以及评委,沈媛成功地参与组织筹办了四届“北京电子管风琴国际比赛”;作为艺术总监、项目执行人、论坛创始人,组织筹办了“北京国际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学术论坛”。

一、父爱的旗帜

    2012年2月,一位身穿红裙的电子管风琴演奏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她的保留曲目,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选段《红色的回忆》。她的演奏博得了所有观众热烈的掌声,成为了金色大厅落成几百年间,第一位在此演奏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家,这位年轻的中国演奏家在金色大厅创下了她艺术之路的又一个第一。那一袭曼妙的“中国红”,正是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专业副教授——沈媛。
12-2.jpg
    熟悉沈媛或者听说过沈媛的人们,都知道他的父亲是沈晓明,他是中国电子管风琴的第一代领路人,先后在沈阳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建立电子管风琴专业,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下,沈媛结识了电子管风琴,走上了音乐之路。  

    沈晓明是第一代走出国门的电子管风琴教育家,回国后在沈阳音乐学院开创了电子管风琴专业。在父亲的教学下,沈媛由钢琴改学了电子管风琴,我们今天俗称“双排键”。他的父亲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电子管风琴的启蒙老师,从那一刻开始沈媛才慢慢感受到,在父亲的光环下,她承载着很多不为外人所道的艰辛和压力。

    沈媛在音乐上的才华是慢慢显露出来的。12岁那年的某一天深夜,她蒙着被子,打着手电写出了一段她脑海中的旋律,父亲发现了她的举动后并没有打扰她,而是默默允许她的“胡闹”。沈媛告诉我说:“后来父亲告诉我,这样虽然看起来是在浪费时间,但说明我已经对音乐有了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在创作方面。与其不开心地练琴,不如让孩子在有兴趣的地方释放对音乐的喜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音乐的感受逐渐强烈,学琴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在外人看来,有父亲的庇佑,沈媛是幸运的。但这些年来她发自心底地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摘掉这个“谁谁的女儿”的前缀。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可能独创出一条道路来,我只是在父亲告诉我的那条路附近前行,没有完全按照指示,也没有偏离轨道,虽然有磕磕碰碰,但这些经历对我更有意义。”

12-3.jpg

    沈媛举例说道:“其实我父亲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他的因材施教成就了现在的我。比如他很注重培养我对大自然的感受,滋养我在艺术上的感受。我因为胃病曾经休学半年,他经常带我去观察自然,听风看雨,带我感受自然。我在中学时候,学校里没有朋友,面对这样的窘境,父亲给我柔和的方式,鼓励我不要自卑,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对我良好的心里疏导和教育方式让我顺利地度过了那个艰难的时期。爸爸经常给我开一个人的音乐会,训练我上、下台。中学时,我经常在琴房练琴到凌晨,我爸在琴房陪我。我在一间琴房练琴,我爸就在隔壁,他有时候累的就睡着了,但每次我弹了一遍特别好的,都会跑去跟他说。我爸就像瞬间打了鸡血,竖起大拇哥对我说‘太棒了’‘好好好’。记得有一次,我捉弄我爸,我弹完了一遍,立即推开我爸琴房门,随口说了一句‘我们回家吧’。我爸中计了,不加思索,翻起惺忪的睡眼,横挑大拇哥大声说‘太棒了’‘好好好’。”

二、 为责任而远走

    “我的心里或多或少还留有中学时自卑感,有时自卑是好事,提醒自己要不断努力。”沈媛继续说道。在一次亚洲比赛获得金奖后,沈晓明大声痛哭,这一哭让他卸掉了背负在心里几十年的包袱,也让他肆意的挥洒了自己的感情。作为第一代电子管风琴的引路人,他可以安心地把重担交给下一代了。为了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沈媛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深造之路。 在这六年中,她拓展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也更加体会到自己责任越来越重。作为电子管风琴的第二代,如何继续迈步向前她还有太多的未知,还要为自己寻求更多的答案。

   沈媛23岁时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的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她告诉我说:“我上学早,所以年纪很轻就参加工作了,当时我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教学。也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于是我在工作后又连续读了电子管风琴和管风琴两个专业,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又在德国专门研读了管风琴演奏的博士学位,这一学就是六年。”六年间,沈媛辛苦地奔波和不停地交替时差,大大透支了她的身体,这些心血和辛苦换来了宝贵的经历,让她迅速成熟。

三、用20万得到一个教训

    她说:“我的留学经历,让我学会怎样留学,学会照顾自己的饮食,学会了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当人的潜能不断被挖掘,你就会想做很多你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敢于挑战自己,不要想过特别安逸的生活,那些未知的经历召唤着我要去追寻。我也是蛮‘拼’的”!说完她会心的一笑。

    同众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她的留学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心酸和艰难。日本的物价高居世界城市排行榜首,尽量节约每一分钱成了她生活中要绷紧的弦儿。为了买到便宜的蔬菜,她甚至要坐两个小时电车,找最便宜的菜场,要买出几个星期的菜。沈媛说:“那时候什么便宜我买什么,我买了香菇,足足吃了两个星期,顿顿吃都没吃完,后来我就再也不能吃香菇了。”

12-4.jpg

    申请奖学金对留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她说道:“我在日本申请了一个相当于一年有2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我过关斩将,终于迎来了最后的面试。当时通知我是14点半面试,由于语言问题和紧张,我记成了下午4点半。等我到达面试地点的时候,我的面试时间早就过去了。我苦苦哀求人家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但人家给我解释道‘对不起,对迟到人的宽容就是对准时人的惩罚。你没有机会了。’看着所有面试的人一个个离开,大厅关了最后一盏灯后,我极其失落的回家了。这个教训让我受用终生。还有一次,我约好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教授看我的论文,但由于身体原因我晕倒了,等我在医院醒来时,我给教授打电话道歉,但从此这位教授再也没有联系我。后来我的主科教授对我说‘如果你连你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怎么能照顾好你的课题呢!?’我的老师并没有给我送上安慰,反而用责怪的语气对我的表现表示了不满。其实日本老师说的没错,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如何对课题负责呢?!反观,中国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好好养身体,说些体贴的话,但这个学生一定不会长记性的。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留学经历,我体会到了一个人身上的荣誉和羞耻感。为了我自己的荣誉,不让自己受到羞耻,我要更加发奋努力!

四、“拼命三娘”

    “我会给学生们建立荣辱感和羞耻感,在教学中我告诉他们要为自己负责,没有人会代替他。我经常对学生讲,练琴的时候要想象着我就站在身边。上过音乐学院的人知道,一个学期老师会布置几首大曲子,学生就只练这几首,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但要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这样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的学生经常一堂课带来好几个作品让我检查,我也经常给一个学生连续上几个小时,说实话这是学生逼我在进步。”足见“拼命三娘”老师的风格感染了自己的徒弟啊!

12-5.jpg

五、前无古人的探索之路

    沈媛海外学成归来,就一直不断尝试着将管风琴、电子管风琴二者结合教学思路。沈媛说道:“我在日本和德国学习了管风琴专业,再把管风琴带回中国,现在不敢说是在国内开创管风琴,但我在用我的方式为中国的管风琴开拓一条道路,我现在觉得这个尝试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中央音乐学院培养的电子管风琴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输送地方院校,已经慢慢趋于饱和状态。现在我们要想办法在教学上给学生身上加亮点。如果一个学生既能演奏电子管风琴,又能让某一个城市沉寂许久的管风琴发声,我想这个学生在社会上就更有竞争力了。”

12-6.jpg

六、乐器中的“活化石”

    沈媛介绍道:“确切地说管风琴距今已经686年了,是乐器界的活化石。有人说管风琴起源于中国的乐器‘笙’,后来在元朝的时候传入欧洲。最初管风琴很小,是抱在怀里演奏的。在西方中古时期,游吟诗人盛行的年代,要么抱着管风琴,要么抱着琉特琴。手抱管风琴的人要么用手鼓风,要么用手肘夹风箱鼓风。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琴键只有一个八度,键盘不是按照平均律制造的。那时候就有‘托卡塔’曲式,翻译过来叫做触技曲。托卡塔曲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前几个小节定调。比如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刚开始几个小节就是确定调式,这种写法就像是某种格律的诗歌。巴赫为学习‘托卡塔’这种曲式曾徒步到北德意志学习。我今年4月有一台音乐会,名叫《钢琴600年》。在一台音乐会上将古钢琴、钢琴、管风琴三件乐器同台摆放,通过文艺复兴、 古典浪漫派 、后期浪漫和近现代三场音乐会为观众带来了‘活的’西方音乐600年。”

12-7.jpg

    沈媛给我简单地介绍了管风琴的乐器构造。她说:“音管连接不同层的键盘。根据音乐的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键盘,这些键盘直接连接不同高度的音管。管子越高音量就越小,越缥缈。如果演奏家需要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各种艺术手法,就要对乐器的发声构造深入了解。管风琴乐器分为德国和法国两种,主要在于键盘强弱设置的区别。演奏管风琴要严格跟着心的节奏走,尤其是在教堂演奏管风琴,所有的音都是有延迟的,延迟最长的能达到12秒,也就是说你演奏一个音,这个音符会一直响12秒,而在12秒里,你已经演奏出很多音了。你的耳朵完全就被‘糊’在里面了,几乎是听不清自己到底演奏成什么样子。所以,就要求管风琴演奏家要有过硬的技术,此外要从根本上懂得管风琴的制造原理,要像指挥家一样,把这件乐器充分调动起来。”

七、《管风琴大词典》

12-8.jpg

    2016年,由沈媛负责翻译的《管风琴大字典》出版了,她为这本大字典付出了很多心血。她说道:“我翻译大字典目的是想把这块知识统一和规范起来,这本字典既是工具书,也是国内管风琴教学的教科书。我在学习管风琴时,遇到过知道德文、日本是什么意思,但就不知道中文怎么说,这很妨碍管风琴的交流和教学,现在必须在中文给管风琴成立一个词,其实管风琴在香港和台湾已经有了翻译的文字,我并非要与之抗衡,只是把他们包容进来。在教学中能统一运用起来。统一和规范国内的管风琴专业。”

12-9.jpg

八、路有殊途,因爱同归

    沈媛说道:“目前,高校的电子管风琴教师需求已经有些饱和了,但拥有管风琴的城市越来越多,有琴没有人弹的情况也很多。能否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呢?在国外管风琴师其实比钢琴师更受欢迎。比如在德国,每周都有宗教礼拜活动,管风琴师是一个音乐职业,不是神职人员。在中国没有这个职位设置,专业的乐器没有专业的演奏家来演奏,还需要有政策出台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系毕业的学生,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主要还是输送给艺术大学和社会培训机构,他们像种子一样,在中国管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事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但同时我也替中国的学生们担忧,毕竟我们并不像日本、韩国有着比较牢靠的群众基础,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12-10.jpg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用在沈媛身上恰如其分。沈媛说她经常会一个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曾经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接到一份去埃及演奏管风琴的邀请。那时候埃及局势并不稳定,但她觉得这样的机会人生不会有第二次了,于是安排好了一切,就去了埃及。类似的旅行还有很多,在独自旅行中她爱上了摄影,把那些旅行中的美景收入相机,也存留在自己的心底,慢慢滋养心中的艺术灵感。

12-11.jpg

    沈媛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很多第一,在默默前行中还会有更多的“第一”等待她去完成。对于她来说,她不在乎“第一”的地位,也不看重其中的荣辱,接过父亲在电子管风琴事业上的旗帜,走出父亲的光环,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才是她内心最为看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7 23: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566666666666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9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0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集美貌、智慧、才艺于一身的女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新闻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重要通知】|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第一键盘 - 电子琴信息网 - 电子琴在线论坛 ( 粤ICP备14036084号 )

GMT+8, 2024-3-29 21:50 , Processed in 0.1281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